这家伙曾创造断更两个月的记录,断更前后的文章,阅读全是十万+。
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忍受这样一个家伙,断更两个月,还不取关他。你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就是那些莫名其妙不肯取关他的人之一。
翻开他的公共号发布记录,第一篇发布时间是2014年12月16日,最近一篇是2015年12月20日。
刚好一年吼。
你想知道一年的时间,他更新了多少文章吗?
37篇
你没看错,我一篇篇数的。
40秒,认识最疯狂的商业天才
这是他的账号介绍,也是他的定位。
看看他都带我们认识了哪些商业天才?
37篇,37个人物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最疯狂的商业天才。
百科类或资讯类公共号中,40秒的定位,是容勒认为最屌的,没有之一。深谙人性。
财经和商业,本来就是资讯中,人们需求最大的一种。比时政军事类还要强。大范围内,定位财经商业,这是作者定位的第一步。
商业人物,是财经商业信息内,最受人关注的一类信息。那些以“人物”、“某某人物”为栏目名或杂志名的,多了去。在财经商业信息内,定位商业人物,这个是作者定位的第二步。
最疯狂的商业天才,商业人物那么多,难道各个都讲?那和杨澜访谈有什么区别?作者显然对人性非常了解。【最疯狂】【天才】这两个词,本身就自带眼球啊。天才和疯子,本来就是最能激起人们兴趣的家伙。看到天才和疯子的故事,人们都会兴奋不已。
不信,如果你是理工男,我就不信你看到谢尔顿和美丽心灵不激动?如果你是体育男,不信你看到一球成名不激动?如果你是商业爱好者,不信你看到华尔街不激动?不信你看到40秒不激动?
想到这,容勒决定,马上去写一个系列【带你认识最疯狂的军事天才】,第一篇,写我的偶像白起,还是沙漠之狐?还是太祖都佩服的白马陈庆之?
讲了个好故事
定位精准,就赢了一半。
如果再讲一个好故事,那真的就是如虎添翼。
容勒在网上,只搜到运营者的一点信息:
“黄沙为微信公众号“40 秒”的创办人,原《第一财经日报》编辑,他的公号主旨是让你轻松了解“最疯狂的商业天才””
这家伙叫黄沙,一财的编辑。网络上只能搜到这些信息。容勒猜,他一定在第一财经的时候,掌握了深厚的讲故事功底。
40秒的每一篇文章,都讲了一个商业天才的疯狂故事。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把故事讲的这么好看的
1.
独树一帜的标题
最好的标题,应该在标题中加上符号性词汇,这些符号性词汇,为读者所熟知,这种词汇一出,就能击中读者的心。
这样的词汇有:
名人明星词汇:例如,你看到的很多励志商业文章,都会有【马云】【李嘉诚】【比尔盖茨】,为什么?因为这些词汇一出,你就被击中了。你看到很多娱乐类文章,都会有明星的名字。
原始需求词汇:爱情、性、梦想、成功。这些词汇,击中了人的基本需求,而且是最原始的需求。
但是40秒的牛逼之处在于,他创造(使用)了一种新的标题:
牛逼事迹标题
容勒没有去考察是不是40秒把这种标题第一个在微信公共号中广泛使用。但是容勒可以确定,这种标题的使用,是40秒用的最牛逼的。
因为:
它符合定位。
40秒的定位,就是带你认识疯狂的商业天才,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关注40秒希望看到什么?
当然是那些商业天才的牛逼事迹了。所以,他的标题就是这些人的牛逼事迹。标题和定位,如此契合。所以说,40秒是把这种标题,用的最好的。
2.
第一段绝对亮瞎你的眼
容勒说过:用户看你的文案,不是想听你吹牛逼,而是想知道对他有什么好处。
好的文章,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以文字为工具,引导用户的心理。
所以,我们来分析下,用户看40秒,目的和需求是什么?
商业天才的疯狂和牛逼事迹。
所以,40秒的文章,要完成的使命,就是讲一个牛逼疯狂的故事,让读者看完文章后,对故事人物佩服的六体投地。
所以,40秒的标题是人物的牛逼事迹。而第一段,就是要选择或高度概括他干过的牛逼的事儿。
这是《百人群P、大战FBI:这就是华尔街之狼的日常生活》的开头三段。
这三段文字一处,再配合标题,相信很多人都会忍不住要读下去了。
事实上,这篇文字的开头,并不是最好的,他的其它文章开头,还有更精彩的。
如果说,标题决定了60%是否打开文章,那么第一段就决定了是否读下去。第一段文字的设计,是整个正文设计的核心。
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定位,要有不同的第一段设计。例如,张德芬的文章,第一段的设计就不能像40秒,因为看张德芬的人群和看40秒的不一样,需求和心理不一样。你要从标题开始设计,吸引什么人进来,挑起他们什么期待和需求。然后第一段,迎合或勾起这种需求。
3.
最后一句收的漂亮
容勒写文章有两个习惯:
第一:一定要听音乐
第二:一定要读
因为好的文章和音乐一样,一定要力求做到抑扬顿挫,一气呵成。
写文章,讲究龙头凤尾猪肚。开场有力,中段饱满,结尾收的漂亮,且意犹未尽,才是好文章。
40秒的文章,基本上都用一句话来收尾,而且都是一些能够刺激人的心理的话来收尾。
剧本创造理论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理论:晚进早出。
所以,好的文章,不能把情绪写尽,要在把情绪调动起来后,戛然而止。
网友评论
文案如果长了,那就不叫文案,变软文,
文案如果短了,又有段子手跟微博的围追堵截,
一直以来苛刻的要求着文案可触动人心,“消费”者的G点,却不想,体裁的限制与商业需求,叫好又叫座是种追求,可更多时候似乎是鱼与熊掌的选择?
关注了才发现,能瞬间让你“冲动”的点击,点进去看了却有种“走进一家店,乍看很好吃很高大上,进去却大呼上当,东西不怎样”的一种被“欺骗”感,且不说个人口味与其定位是否相符问题,在满足了最初的“猎奇”感之后再无留恋与不舍,
骂骂咧咧的离去,怪文案么?
这样的载体要求深度实属不易,何况顶上还悬一把达摩斯利剑(不赚钱不把人吸引进来商家找你写什么文案做什么公众号),所以…
在读到这样的营销文的时候,想反讽与抨击的瞬间清醒,有种…《植物大战僵尸》里,在一大波(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僵尸涌过来的时候,“我”(文案者)还没有种好攻防兼备至少150才可以召唤出来的植物,只得拿50点可以迅速召唤的土豆甚至15的向阳花拿来挡一挡,至于是否能够坚守阵地,只能迅速反应跟自求多福,通常…是阵亡了的~
因为观众多半还是取关了的~
经济学勒么多著作,尚不能解决,不然《怪诞心理行为学》就不会作其补充而出现了~
你说你写一个文案,最后消费者不买账(当然涉及公司战略,广告效应周期,频率等),那你说这文案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