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园诗话》通注(3·41)

《随园诗话》通注(3·41)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4-10-12 19: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三·四一】

古之忠臣、孝子,皆情为之也。胡忠简公劾秦桧流窜海南,临归时,恋恋于倩。此与苏子卿娶胡妇相类。盖一意孤行之士,细行不矜。孔子所谓“观过知仁”,正此类也。乃朱子讥之云:“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黎涡恰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高守村和云:“批鳞一疏死生轻,万死投荒尚有情。不学遁翁蓍草,甘心钳口自偷生。”

胡忠简,即胡铨(1102—1180年),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县(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建炎二年(1128),进士及第,起家抚州军事判官,招募乡丁,捍御金军,出任枢密院编修。绍兴八年(1138),面对秦桧主和,抗疏乞斩秦桧、孙近、王伦,声振朝野,坐罪除名,出任昭州知州、知吉阳军(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秦桧死后,出任衡州知州。宋孝宗即位,知饶州,历任国史院编修官、兵部侍郎,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熙七年(1180),胡铨去世,追赠通议大夫,谥忠简,著有《澹庵集》等传世。

秦桧(1090—1155),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回到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1155)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投降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流窜,音liú cuàn,释义:1、到处乱跑;转徙。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一》:“君臣失礼,政教陵迟,犯法者众,亡命流窜而不擒获。前后相积,布满山野。”2、流放。唐·韩愈《杏花》诗:“二年流窜出岭外,所见草木多异同。”本条诗话的“流窜”即指胡铨被流放到海南当官。

黎倩,传说胡铨谪放海南时结识并携归的一位侍妓。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谓侍妓黎倩也。”后因以“梨涡”指酒涡,亦借指美女。此记载颇为简单,详细记载在明末清初朝鲜著名哲学家宋时烈的《朱子大全札疑》,书中说胡铨贬谪广州时,爱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侍女,黎倩系有夫之妇,其夫发现了胡铨与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铨食藁与豆相混而成名叫“莝豆”的马料,否则杀之,胡铨不得已受辱,但终得美人,并一起共赴崖州谪居。十年后,胡铨携黎倩从贬地北归。途中,胡铨路过株洲胡氏园被胡氏宗亲招待,在微醺中题诗壁上:“君恩许归此一醉,旁有梨颊生微涡。”从此,世人才知道胡铨有这样一个爱情故事。按:胡铨迷恋黎倩一事,不见于《宋史》,就连他传世的百卷《澹庵文集》中也找不到蛛丝马迹。但在古崖州一带确实有不少民间故事流传。

苏子卿,即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天汉元年(前100)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被扣留期间,苏武娶胡妇并生一子。班固在《汉书》记载,苏武晚年,因为前妻所生的儿子苏元参与谋反被杀,皇帝可怜他问道:“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回答:“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于是,皇帝派人接回了苏武和胡妇所生的儿子苏通国,封他为皇帝侍从。

细行不矜,音xì xíng bù jīn,指不注重生活小节。细行:小节,小事。矜:注重。《书·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观过知仁,音guān guò zhī rén。成语。过:过错,过失。仁:同“人”。指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出自《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观过知仁”。

朱子,指朱熹。

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黎涡恰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此诗为宋·朱熹《宿梅溪胡氏客馆观壁间题诗自警二绝(其二)》。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南宋,胡铨于谪放期间娶妾黎倩的行为理所当然地受到猛烈抨击。胡铨题诗后五十年,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也偶宿株洲胡氏园,见壁间诗,不禁生出“人心惟危”之叹,遂作自警诗二首也题于壁上。其一:贪生莝豆不知羞,腼面重来蹑俊游。莫向清流浣衣袂,恐君衣袂涴清流。其二:十年湖海一身轻,归对黎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黎涡,音为lí wō,本指宋妓黎倩的酒涡,后泛称女子面颊上的酒涡。一说,黎窝是指梨窝,位于嘴角斜外下侧约1公分处,较酒窝小且没有酒窝明显。

高守村,即高为阜(生卒年不详),字守村。江西铅山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历官姚安知府。有《守村诗稿》。

批鳞,音pī lín,即逆鳞。犯颜直谏的意思。典出《韩非子》卷四《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古人以龙比喻君主,谓人主也有逆鳞,也碰不得,触碰倒生鳞片也会杀人。后来把抵触皇帝的意思,犯颜直谏称为“批鳞”。

投荒,音tóu huāng,释义为贬谪、流放至荒远之地。唐·独孤及《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袵异域。”

遁翁,音dùn wēng,朱熹晚年的号。

蓍草,音shī cǎo,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通称“蚰蜒草”、“锯齿草”。古人以蓍草、龟甲占卜吉凶,因此合称“蓍龟”来指代占卜。

不学遁翁捧蓍草。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载,南宋庆元元年(1195),朱熹66岁,当时韩侂冑擅权,赵汝愚被罢相,朱熹拟上书进谏,诸弟子皆以为必罹祸而试图止之,朱熹先是不听,后蔡元定建议,请以蓍卜决之,其结果为:“遇遁之家人,先生默然退,取奏稿焚之,更号遁翁,遂以疾丐休致云。”意思是,朱熹用蓍草卜卦,得遁卦。“遁”乃“遯”,意思是逃避,躲闪:遁去。遁卦的意思在强大客方的压力下,主方应当逃遁,在逃遁中与客方灵活周旋,伺机夺取利益。朱熹见卜得此卦,默然不语,将准备上奏的稿子也烧掉了,自己改号“遁翁”,并以疾病为由申请致仕退休了。

钳口,音qián kǒu。也作“拑口”、“箝口”。释义:1、以威胁、恐吓等方式限制他人言论自由。《庄子·胠箧》:“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汉·荀悦《申鉴·杂言上》:“下不钳口,上不塞耳,则可有闻矣。2、沉默无言。《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单超传》:“上下钳口,莫有言者。”3、闭口不言。《淮南子·精神训》:“静耳而不以听,钳口而不以言。”唐·陈子昂《谏用刑书》:“钳口下列,俯仰偷荣,非臣之始愿也。”

“批鳞一疏死生轻,万死投荒尚有情。不学遁翁捧蓍草,甘心钳口自偷生。”高为阜在这首和诗中,将胡铨与朱熹的言行作了一番比较。赞扬了胡铨不惧生死,勇劾秦桧,在谪贬流放期间还不惧非议,倾情红颜的真性情;贬斥讥讽了朱熹平时满口气节义理,而到了生死关头则闭口不言明哲保身的假道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园诗话》通注(3·4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mn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