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真正是想要帮助对方,应该说的是对方听得进去的话,用让人感到舒服的方式沟通同一件事,而不是因为「自己没说很难过」所以才拿个「我也不想这样,但不讲我认为是在害你」这种借口来逞口舌之快,同时又用一种「以上对下」的方式在跟对方沟通,自然就会造成对方的「不舒服」。
这世界从来就不是公平的,权力由「人」把持、规则也是人订出来的,只要能够搞定「人」,你可以搞定这世界上大部份的问题。「让人舒服」并不与「不诚恳」或是「虚伪」画上等号,而是同样一件事情,你用什么方式去表达,如何去让人理解你的意思,才是重点。
1.尽量多用比喻的方式,并用问句与引导对方给予自己答案
我们都是人,当然对批评都是会有下意识的反弹的,即使假设今天是对方想要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并且想要从你口中得知,而你也知道对方的缺点,最好的方法,并不是直接点出对方的缺点,而是尽量让他用换位思考、第三人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而如何达成这样的效果?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比喻与故事,当你把主角的焦点转换到别的角色上面,但阐述同一个道理的故事的时候(最好是越跳tone越好)让对方先把压力从自己身上抽离,也就比较容易客观思考。例如如果对方缺点是「很白目」,你就可以说一个故事,套用同样的状况,跟对方「很白目」的那一句话,让对方自己感受看看如果自己是否也会很不舒服。
另外一种,则是用问句引导,利用「你认为…你会…」的语句,让他自己去套入状况,来同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同时避免用垂直沟通的语气,让对方起防御的心理。这一种就是「平行式」,也就是没有高没有低,一种「平等」的沟通模式。(我个人认为即使是父母对孩子,也应该用平行式来沟通。)
2.先去了解对方的动机
「你怎么会这样?」「你都没想到后果?」「你难道不知道…会…吗?」当你用自己的理所当然去评断他人的行为的时候,如果对方的确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会激发对方的罪恶感,一旦激起自己意识自己的「恶」的刺激来源是来自于自己,自然而然日后他人看到自己的时候也就会想起过去的事情而想要疏远。觉得自己不被理解,并且在你的眼中自己是有罪恶的。
与其直接责备,要先了解对方的动机,对方才不会同时在忏悔的时候对你筑起心墙。「当时是什么让你这么做的?」「你会想要那么做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之前…,所以…?」「哦,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但可能他不这么想吧」等等语句,能够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被理解之后,再去阐述别种角度的可能性,来做理性讨论,比起直接责怪要来得好。
3. 说话前先停3秒想想自己要说的话会对对方造成什么影响
不论是你要开对方玩笑,还是说什么话,尤其是在「自己最放松」的时刻,说的话才要更特别注意,通常我们说出最伤人的话都是「无心」的,甚至认为「我当时真的认为做了、讲了应该没什么」,可能只是为了制造一点笑料,却没想到会让对方很不开心,或是让现场的人对你留下那么一点累积印象,再多几次类似的状况,自己就要不小心被定型了。
对于自己说的话,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因为你说的话做的事,其实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听在心底。人难免都有犯错的时候,一旦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发现时就要立即承认错误,即使对方可能觉得没什么。但这种事情虽然发生是小,慢慢累积起来也是很可怕的,一旦累积起来连反转都没办法反转。每个人在意的事情不同,所以说话要时时刻刻都很小心,而每次说话前的3秒钟,都是你能够练习做「换位思考」的最佳时机。
文章出自:惠仲艺术文化中心 http://hariocook.com.t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