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后感
周末逛书店时,偶然看见书架中立着一本麦成辉的《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近段在简书上练习写作,有读书营的铁友指导我的习作,“如果加入一些具体事例会更好。”我知道自己不擅于讲故事。毫不犹豫地买回了家。
那么故事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文中介绍到:
“每个故事都好像一条理解世界的路径,帮助我们脱离迷惘状态,满足我们的好奇心,给我们一些生活建议。”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呢?
“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无数的故事叙述里面,人类理解周遭世界的能力其实受到很大限制,而我们在零碎、含糊、不确定的认识当中,又必须拼凑出事物的因果逻辑,使一切看起来都能够解释,否则我们的世界便不能有效运作。”
要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要围绕人物、情节和观点来打造。
美国学者皮尔森在《内在英雄》一书里提出六种人格发展原型对学习讲故事的人很有启发。
六种人格发展进程是这样形容的:
天真者:内心单纯地相信世间的正义和美善。
孤儿:可以说是天真者受挫之后的状态,内心被世间的黑暗面笼罩着。
流浪者:处于一种矛盾心态,未能解脱之下,茫然寻觅,探索周围。
战士: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努力前进。
殉道者:为了完成更高阶段的目标,不惜牺牲个人的喜恶和当初最珍惜的东西,甚至生命。
魔法师:掌握了改变现实、超越常人的能力。
情节的处理技术是讲故事的关键技术,需要多想和多做。
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 布克在《七个基本情节》一书里,对故事提出了一种五段式情节进展结构。
期待阶段:初步介绍人物、背景、矛盾冲突的发生。
幻象阶段:事情进展顺利,好像都可以解决,其实只是幻象。
受挫阶段:正面看到真正的大险阻,前一阶段的幻象破灭。
噩梦阶段:故事进入高潮,一切逐渐又看似绝望。
决定性结段:故事中的英雄克服险阻,通常是同时克服了个人内心的弱点和困扰。
观点,即用谁的脑袋和视角去讲故事,常有的是第一人称观点、全知观点和第三人称观点。
构成故事的三要素是叙事、场景和对白。
叙事有如图画,可以天马行空地叙述事情,简洁、浓缩的特性使故事充满想象的空间。
场景有如表演,虽有特定的时空限制,但其临近感可使故事栩栩如生,充满力量。
对白有如鼓声,是人物之间直接的内心互动,高效率的对白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却可以让故事活起来。
我们建构一个故事,首先要找到一个灵感激荡、有强烈感觉的原点。
练习说自己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整理自己的人生经验,从而更了解自己,借此反省和提升自己。剖析“我”,了解“我”,才能讲出“我”。我们可以剖析和反思这些年来,有没有一个片刻、一句对白、一个人物、一件事情,每次想起来都深深触动,又或者刻意忘记?是否做过一些事、说过一些话,让别人非常喜欢,或者深感痛苦?你和这些人是什么关系?这些就是故事的原点。
练习讲故事,从自己的故事开始,是最合适、最方便和最有价值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