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已经落幕了,其中女子万米冠军的成绩是29分18秒,前几天我跑的三公里的成绩是22分钟。也许一口气跑十公里,会是我一辈子无法企及的目标,但还是默默的关注着前面的成绩。
所有的运动应该都可以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在跑步上可能业余选手都还算不上的我,肯定不会难为自己,偶尔下楼跑跑,开心就好,PB了更好。
记得读书的时候,每年一次的八百米测试是一件很让人痛苦的事情。甚至在大三的时候,最后一次体育测试,不及格是要大四才能补考的。那次最后跑的撕心裂肺的,班里两个男生左右架着我冲向终点。快到终点的时候,体育老师高喊着,“放开她,让她自己冲过线,否则就算不及格”。我踉踉跄跄冲过终点,随后马上就要瘫坐在地上,几个同学立马搀住我,扶我到跑道外慢慢的溜达放松。记得那次的成绩应该是4分20秒左右吧,刚刚过线,真的是一段让人痛苦的回忆。
其实当年也有过跑得很好的一次,那次分成两个小组测试。我那组有一个超级能跑的同学,她一路领先,我一直紧咬着她,第二圈的时候实在咬不住了,他她落了我有接近一百米的样子,而我也落了后面的同学也有接近一百米的样子。那次跑的成绩相当的好,好像是3分20多,而同学好像跑了三分出头。那应该是我有生以来跑得最快的一次八百米了。
看,有一个超强的领跑者带着,成绩真的会大幅度的提升。就像今年奥运会上,一万米比赛的十几个人,都破了世界纪录。因为第一的人,实在是太强悍了,把大家的速度都提起来了。大家戏称这次已经不是在打破纪录了,而是在群殴世界纪录。
这次跑三公里的时候,和以前那么多次跑步的感受都不一样。没有特别疲惫,也没有撞墙的感觉,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一小会,走了一段距离就当热身,然后就开始跑了。
之后就一直按照固定的频率,固定的步幅,向前,向前。当时很怀疑,自己真的能跑那么远。耳机里听到的是直播间里,老师纠正其他同学跑姿的声音。但我更关注的是里面的,步频器的声音。固定的节奏,固定的滴答声,好像把自己放置到了一个忘我的情绪中。加上没有感觉到身体的不适,那就一直按着那滴答声向前跑吧。再加上路线十分的熟悉,知道自己距离三公里的终点还有多远,前面还有几个上坡,前面还有几个弯。都跑过去,终点就在前方不远处了。
一直跑到终点的时候停下来,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三公里,没有继续跑下去的想法。看了一下时间,22分钟。配速七分半左右。作为第一次户外跑,能有这个状态,跑出这个成绩我已经很满意了。
但后遗症是,后面的几天总想再跑一次,却一直没有鼓起勇气。于是用骑行来代替放松。也在想自己在怕什么?实际上三公里真的很远。第二天的骑行,我竟然也花了接近19分钟到达终点。因为毕竟骑的是共享单车,速度起不来,再加上前一天晚上刚下过雨,路面比较湿滑,更不敢起速度。所以在想,自己跑步的速度竟然没比骑行慢多少,还真是挺让自己意外的。
很意外的开始这次跑步,但很让人自己记忆犹新。而且也发觉,科学的方法,真的可以让一个跑步小白很成功的完成第一次户外跑,而且成绩还不错。想到最重要的是控制心率,控制步频,控制速度,这些都做到了,跑起来真的很轻松。不像原来自己上来就快速的开始跑,心率急剧上升,然后开始大口喘气,再然后就放弃了那次户外跑。这样的经历真的有很多次。
现在想来,都是自己极其盲目的进行跑步的结果。现在方法有了,剩下的就是多次练习。其实我也在期待自己的下一次户外跑,希望不会间隔很长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