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思诗文集
道德经 第五十六章 玄德 (知者不言)

道德经 第五十六章 玄德 (知者不言)

作者: 山花海树 | 来源:发表于2021-10-08 00:05 被阅读0次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知者不言”,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的。所谓“行不言之教”,这是我们在第二章里边讲过的,还有第十七章“悠兮其贵言”,都在讲这个道理。有智慧的人是不会多嘴多舌的,不去乱说的。“言者不知”,老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的人,以为自己有智慧的人,其实是不具备真正的智慧的。

“塞其兑,闭其门”,我们前边解释过,“兑”指的就是耳、目、鼻、舌这些感官,所以它强调的是感官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可信的。塞上欲望的孔穴,闭上欲望的门户,这样才能对事物本质的根本的内容有真正的理解。

下面讲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做人的思想与智慧,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不要锋芒外露,挫其锐,这样才能长久。要解除那些纷纷扰扰,不要让纷纷扰扰在心里打成结,真正按照道的做法、了解道的含义的人,是很容易解脱这些纷纷扰扰的。“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外圆内方,与世推移,同流而不合污,不要老孤芳自赏,不要老自标清高,这样的处事是没有智慧的。那么这个叫什么呢?就叫做“玄同”。玄本来是天的颜色,意味着深远。这样的同是深远的、深刻的。

下面的内容讲得也非常清楚,就是说道并不是为人谋利益的,得道的人他怎么样来和万事万物打交道呢?就像道一样,“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道并不是对谁更亲近,或者对谁更疏远,没有亲疏之别。“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能凭借道而获利,也不能用道来危害别人,没有利害之分。“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道对谁也没有贵贱之分,还是依然玄同而平等,没有贵贱之差。“故为天下贵”,正因为这样,所以它成为天下最尊贵的。

雪堂书屋

幸福猪的知识积累 - 连载

雪岛 ,是幸福猪唯一的小岛,欢迎大家上岛来玩儿,福利多多。

会员通道, 更多福利请私信

相关文章

  • 怎样才能成为贵人

    走马观花道德经(56) 56.道德经第五十六景点——玄同之门 第五十六章 同流而不合污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塞...

  •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5个笔记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五十八】以德为贵,才能成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解读。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 心观《道德经》(58)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

  •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

  •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智者呢?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智者呢?在老子看来,真正的...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56:六情不为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合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不可得而亲,...

  • 读写《道德经》(五十六)

    巜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

  • 国学课堂(四十一)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

  •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 第五十六章 玄德 (知者不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izz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