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前慢
01
这段时间,总能不经意间感觉到毕业季的东西,比如毕业音乐会,南门仪式,我离开校园十几年无法理解这茬学生的心情,自然有时也无法理解很多的形式。老友周兄朋友圈发了关于母校举行毕业活动的链接,我大概能知道里面的东西,可还是点了进去,那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情愫吧。
我常以为求学十几年“终于”要离开学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内心感受,真的有时无法弄的清清楚楚来,可能多少会有些迷茫和失落。我在一篇文章中写着,毕业离校我们像是没有了根的浮萍一样,有的人用酒精麻醉自己,有的人用活动灌满自己,而我呢?总是在怀念。
昨天下午,我又去了母校,离开多年,她依然等待着我回来。路过校门的时候,瞥见几个正在照毕业照的同学,她们摆着不同的动作,个个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烂漫。我不禁又想到自己的当年,除了留下了毕业合影,再找不到什么关于大学时光的印记。
离别的季节,走到哪里都有那一种气息,好在离校还有几天时间。我记得那七八个大男孩组成的乐队,他们是想留下点什么影子,让自己的声音回荡在校园里;我记得那三个女生,吃饭时候又拿出手机翻看同学们穿学士服合影的样子;我记得图书馆前那三三两两走着或坐着谈说什么的那些同学,他(她)们谈说之间似乎并不轻松,或是有着凝重的味道。
红色横幅总是最显眼的,我仿佛还记得“热烈欢送2006届毕业生奔赴祖国各地”的字样,那颜色里包含着厚重,又像寄予着迈向未来的力量。走在校园里,我越来越能察觉到它的博大包容,隐隐地滋养着这里的人,那老树、那颓墙、那荒草好像认识我,回忆着我曾走过的地方。
02
六月于我,还有着特定的意义。两年前的六月间,围绕何时走、怎么走等问题,我和朝夕相处的同事,和历经沧桑的城墙和院落话别,那注定是一段忧伤的岁月。如同那年毕业离校一样,我又一次陷于那种情感的割舍之中。
同事老万这么描述那个让人心如浮萍又满是慌张的下午,院落一角,三个人,三个单位,万千离殇。有时候当离别快来又不具体时,无言就成了最好的注脚。我们脸上貌似都很平静,可每个人心里并不轻松,走的人难以割舍,留的人亦难以割舍,那割舍里就是这么多年的故事。
告别来的时候总是很突然,老赵是第一个走的,半夜借东西连带告别;科长是第二个走的,等我准备提着炮仗去门口,他已经到了天祝。我责怨着自己的“麻木”来,不停问自己为何就不能打个电话提前问候,结果落得如此的样子。
告别又总是很慌张的,第二天要走,头一天事情就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完全打乱了我走时的计划。我多么想再走一走院子,看看那些年我们一起时的样子,找找我那些年的青春,可天色不等人。等我终于坐下来,又是夜深人静了,我能感觉到每个人的心里都隐忍着,哎,毕竟心里生了感情。
走的时候,单位派了十几台车去送站,我亲眼看到小兄弟哭着送别老大哥,又听到老哥说他是真哭了。感情这东西就这么奇怪,我被匆忙的行程催的忘却了所有,等反应过来火车就徐徐而动,可我怎能忘却这一蜿蜒的山,这一磅礴的水,这一处安静的院落,这一群亲爱的人呢?
03
就这样,我在心里记下了六月,六月有雨有雪,有那些年多少次的告别。这世间总还有值得让人相信的东西,纵使时间久了永恒,它依然在那儿不离不弃,有时还随着时间老去变得更加清晰。
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遍《芳华》,内心柔软的东西又被触动的稀里哗啦。听到那《送别》《驼铃》,我的心又升腾出一些至真的东西来。文工团散了,这就是那些年我的毕业离校,这不就是那些年我的千里转移?
我无端地把这些联系起来,可这世界本来不就是千丝万缕的么?人生不就是一次告别赶着一次告别么?只是我给六月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如果把无数的时光旧迹串联起来,那个远方,迟早会有告别多年再见时你我的凝视与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