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年已经进入倒计时,复盘过去一年,你给自己的评语是什么?
满意?
那太温暖了。毕竟365天,我们一边想放弃一边坚持了下来;毕竟8760个小时,我们一边为了事业家庭亲人而活一边又没有忘了自己;毕竟525600分钟,我们一边嫌弃着薪水后面的3个0一边努力加班熬夜;毕竟31536000秒,我们一直在期待更好。
不满意?
那挺丧的吧?除了对钱,情的不满,还有对光阴匆匆而逝但你却依旧原地踏步的焦躁吧?
一年里,喝了那么多鸡汤,看了那么多跃迁,想了那么多可能,但脚下的路却一直是那个方向,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旅程是你不满的根源吗?
之前看见有文章形容很多人在单位里等死,引起不少人的共鸣。的确,突而不破或者根本无力突破,碾碎了人生的无限可能。他们说不是365天干一样工作,而是一样工作干了365天。
真是这样吗?
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就是说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那工作怎么可能一成不变呢?只能说类别相同,性质相同,但具体到内外部条件、要求、或者工作对象,总会或多或少有所变化。
如果你能根据每一个细微差别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结合每一点变化去处理工作,那你的365天都将充满挑战。那个时候,你将感到满足,因为你体会到了工作的意义,进而感受到了你的价值。
当你感到存在的价值,你便会快乐,当你快乐,你便满意。
可能你会觉得我又在熬鸡汤,普普通通的工作,哪里有什么价值呢?
不错,这个时代出类拔萃的人很多很多,多到好像每一个人只要勇气足够,努力足够,就一定能攀上金字塔的顶端。但实际上庞大的基数决定了,无数的普普通通的人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普通人的伟大就在于能够通过普通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这就是普通人通过普通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
2018,从丧到顺,就这么干02
我身边有位男性已然进入了油腻的中年大叔的行列。当初大专毕业后,一直在基层干技术工作。其实我们是服务性质单位,技术岗位不是主体工种,说白了就是没技术也能干的一个岗位。可他是真干,而且是想方设法干好,干明白。
今年他破格申报了高级职称。当他拿出规规矩矩排列好的申报材料时,我是真没想到,在这么普通的岗位上,他竟能获得这么多专业成果和奖项。
我说:“原来你这个工作含金量这么高啊。”
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不也是为了能多涨点工资吗,反正也是工作,平时就多琢磨琢磨,想得多了,还真就有想法了。没想到,这些想法现在还真派上用场了。”
毫无悬念,他通过了职称评审,工资涨了一大截,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更高了。
你我皆凡人,都愿涨工资。可是有的人直挺挺的等着到年头工资进档,一档又嫌少,不要又不舍。有的人则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一步步积累,一点点成就,等机会来临,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时间,除了不一样的收入,还有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不一样的自我认同。区别就在于你的思想。
爱默生说,怎样思想就有怎样的生活。
用心工作的思想,就有让你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活。不管这工作有多平凡,多琐碎,多不起眼。
2018,从丧到顺,就这么干03
前段时间,香港大学的官方主页发布了一位身份特殊的荣誉院士逝世的消息。很多香港名流得知此事之后也纷纷发文怀念。
这位被深切怀念的90岁老太太叫袁苏妹,因丈夫在家中排行老三,而被称为“三嫂”。
袁苏妹29岁进入港大工作,从一名助理厨师做起,后来又长期担任宿舍服务员。四十多年里,袁苏妹迎来送往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她质朴的一言一行,成为无数港大学子的温暖回忆。
学生生病她给熬药,学生有心事,她耐心倾听并劝慰。她做的甜点好吃,只是因为她花费了别人几倍的时间精心熬煮。
在港大,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大学堂有“三宝”——四不像雕塑、旋转铜楼梯,还有三嫂这个无价之宝。
曾有记者问三嫂:“与学生们保持友情的秘诀是什么?”
三嫂回答:“拎出个心来对人。”
正是怀着这样一条宗旨做人做事,让三嫂在学生们心中占得了一席之地,赢得学生们的尊重和喜爱。
2009年,袁苏妹被授予香港大学荣誉院士的头衔。同她一起领奖的,是汇丰银行行政总裁和香港富豪李兆基长子,香港资深大律师郭庆伟。这是港大有史以来第一位几乎目不识丁的荣誉院士。在此之前,能获此殊荣的都是精英人士。
由于袁苏妹听不懂英文,那场历来为纯英语的颁奖仪式也为她破例,用广东话宣读了《赞词》。
一个大学食堂和宿舍管理员,可以说是最底层的工作了,可是,袁苏妹却因此获得了港大名誉院士的殊荣。
如果说袁苏妹做出了什么成绩,那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出瑰丽的人生价值。
袁苏妹告诉我们,成功的路从来不在别处,只在脚下。如果没有跳出原有圈子的能力,那就竭尽全力把手中的工作干好。抓得一手好牌不是本事,把手中的牌打出彩才是真正的本事。
2018,从丧到顺,就这么干04
在大阪寺地町的街上,有一家五十多年历史的餐厅,名为“银饭屋下户亭”,主人村嶋孟半个多世纪只做一样工作,就是洗米蒸饭,被尊称为“煮饭仙人”。他做的饭吃起来据说是幸福的滋味,很多人慕名而来,店门前总是排着长队。
村嶋孟只要指尖划过大米,立刻就能分辨出米的好坏,他蒸饭时炉火不直接接触饭锅,而是透过红砖把热度传到饭锅的每个部位。在整个煮饭过程中,村嶋孟寸步不离那口老灶台,50多年的煮饭经验让他心里有座钟,能准确把握时间,及时转动锅盖防止饭汁沸溢。
曾经有国内媒体报道后自问:
我们有好米吗?有。
我们有好水吗?也有。
有可以单凭一碗白饭名扬四海的人吗?似乎还没有。
原因大概就在于蒸饭这项工作实在上不了台面。
可是很多人却忘记了“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个大道至简的道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有句成语叫做行家里手,说的都是普通人在普通岗位上名扬四海的例子。
很多时候,你觉得无路可走,是因为你对脚下的路视而不见;你觉得空有一身武力无处用,是因为你不屑于把这身力气使在当下。
从现在开始,收起对时光流逝的恐慌,抛开对未来定位的迷茫。你只要把手中的工作认真做完,做对,做好,做精,做到完美,做到极致,很难想象下一个时间节点,你会走上哪座峰顶。
当你鼓起脚踏实地、死磕生活的勇气,你的2018,一定非同凡响。
(图片来自手机壹刻传媒锁屏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