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人物之九
尔幼学,当效之
文/石岩磊
俗话讲:人比人气死人。世上的确有一些天赋异禀的孩子,他们生来就聪慧过人,《三字经》里也列举了两个例子: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现在的父母大多为子女不好好学习发愁,可古代有个孩子的爹妈却因儿子太好学而犯难。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祖莹天资超凡,8岁时就能对《诗经》《尚书》倒背如流,还会赋诗作文,更令人称奇的是,他酷爱读书。祖莹经常夜以继日地学习,他的父母担心儿子身体吃不消,就把家中的油灯都收起来。到了晚上,小祖莹竟偷偷将炭火藏在屋里,然后盖上炉灰,等大人们都睡熟了,他才翻身下床,用被子遮住窗户,再将炭吹燃,借着闪烁的火光看书。
祖莹“偷炭”的故事堪比囊萤映雪,如此用功的孩子焉能不出类拔萃?他的聪明才智在当地很有名气,被人称作“圣小儿”,是神童的意思。当时的宰相高允见识过祖莹的出众本事后惊叹道:“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祖莹果然不孚众望,年青时就受到皇帝的赏识,先后被任命为太学博士、殿中尚书、车骑大将军等职,最终获得伯爵待遇,并有文集流传于世。
另一位天才叫李泌,唐朝人,他很小的时候即能诗会赋,其名声都传到了宫中。李泌7岁时,被唐玄宗召见,当时正赶上李隆基与燕国公张说下棋,张悦为了测试李泌的才智,就让这个小孩子用围棋作比喻。李泌看到方方的棋盘以及圆圆的棋子,张口即道:“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张说听后,祝贺皇帝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也非常高兴,对李泌予以奖赏。
李泌长大后,曾辅佐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帝王治理天下,让人赞叹不已的是,李泌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唐肃宗和唐代宗都多次想拜李泌为相,但他坚辞不受,只愿当顾问,个中原因是李泌深知朝堂之上权力倾轧的残酷。李泌因协助皇上平叛安史之乱有功,肃宗对其大加赏赐,可李泌都一一谢绝了。正是由于李泌无意争权,反而在权力的中心能够顺风顺水,始终得到倚重,他在唐德宗时期,还当了10年宰相,68岁时驾鹤西归。
祖莹与李泌确实都是超凡脱俗的奇才,但《三字经》仅强调他们的天分,还是有失偏颇。祖莹之奇更多的在于他的勤学。有天资的孩子很多,可他们大多随着年岁的增长,其资质逐渐被磨平,原因就在于后天的努力未跟上。反观祖莹,没有被天分所累,而是始终勤奋好学,他的卓尔不群是建立在勤勉之上的。而李泌也非仰仗小聪明在官场平步青云,他更多的是靠安贫乐道的大智慧,才能在险象环生的仕途中纵横捭阖。
可以说,聪明人常有,而勤奋者与知足者不常有,祖莹的好学世所罕见,李泌的豁达也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他们都没有显摆自己的聪慧,而是勤学不辍,而是“远”利避害,这方是他们终成大器的根源。《三字经》鼓励孩子“当效之”的,应是祖莹之“勤”与李泌之“静”才对,正所谓“天道酬勤”“非宁静无以致远”啊。
2021.4.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