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东白屐痕:村景

东白屐痕:村景

作者: 平闲堂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07:12 被阅读0次

东白屐痕:村景

东白屐痕:村景

斯舜威

渐渐觉出村景的妙处,是在离开了这个镶嵌在峻岭深处的山村若干年之后。

当初起早摸黑砍树背毛竹时,是无暇顾及景致的好坏的。何况穷得窘迫,即使懂得欣赏美,也没有那份闲情。比如古松,当农民时总想着砍下来能锯几方板,枝丫可劈成多少柴薪,上了大学回乡看到它们,才变成对他们古朴苍劲的欣赏。

村景确乎是奇妙的。村南头,双岩耸峙,一曰狮子岩,整座气势不凡的岩石山,酷似一头挟风带雷的雄狮,而岩石山上星罗棋布的褐色岩石块,又宛若神态各异的小狮子。与狮子岩遥遥相对的,是象鼻岩,一头慈祥温和的老象,长者一般迎接着远方来客。双岩脚下,一弯清溪从鹅卵石上潺潺而过。溪水流到村外拐弯处,轻轻一转,便成一碧潭,俗称狗头潭。乡亲们不无夸耀地说:这叫做“狮子白象管门口,外加一只看家狗。”是一方风水宝地呢!

溪上横跨一桥,桥头立着一排百年老樟,亭亭如盖,守护着村寨。村人视为风水树,说是有灵气的,树荣则年必丰,树衰则年必歉。因而,即使是乱刮乱砍山林风的年月,也没有人会去动它一枝一叶。我当农民时经常憩息于树下,内心里被它唤起了一种沉沉的沧桑感。又觉得它其实是一道秀眉,山村固然美若处子,但如果损毁了秀眉,则必黯然失色。

村北面为五指山,伸展的手掌指向空中,仿佛在索取什么,或给予什么,让人感到执著,也感到某种无奈。民国初年,那里曾是“绿林”们的巢穴,吴桂发造反的故事,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终日缠绕于五指间的云雾,平添出几分莫测高深的神秘。又有峻岭,叫东前岭,岭两端石阶无数,古木参天。我不知多少次从这道古岭进出,考上大学离开山村,走的也是这道古岭。

村景绝佳处,还是这里的建筑。村口有一幢“华国公别墅”,清末曾在这里办私塾,墙上至今还贴着许多“捷报”,那是耕读传家的痕迹,也曾经是全村的荣耀。村内的“斯民小学”,在民国时期为全县一流的学校,我在这里读了好几年书,结下很深的感情。

实际上,整座村庄的建筑都是颇有特色的。从山顶朝下望,桥对岸的一大片连成一体的院落,竟呈一顶“乌纱帽”的形状。当然这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现在房屋不断改建新建,早已面目全非。但内部的雕栏木刻等,依然散发着民间艺术奇异的光彩。

上村头螽斯坂的千柱屋,自然更是名闻遐迩。这座清代民居巨宅,保存得如此完整,是江南所罕见的。今年(1994年)第7期《人民画报》海外版刊登了反映江南民居的照片,选的就是千柱屋的全景。这几座古建筑,早已经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顺便点一笔:这个山村叫斯宅。学部委员、我国古生物研究所的奠基人斯行健、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民国将领斯烈等名流,均出自这座山村。或许,这也可作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一个佐证吧!

(1994年)

(选自斯舜威散文集《东白屐痕》,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本次推送稍作改动。)

东白屐痕:村景 东白屐痕:村景

相关文章

  • 东白屐痕:村景

    东白屐痕:村景 斯舜威 渐渐觉出村景的妙处,是在离开了这个镶嵌在峻岭深处的山村若干年之后。 当初起早摸黑砍树背毛竹...

  • 屐痕

    苍苔幽幽对新红,屐痕渐浅思渐浓。 又是花开我为客,拂袖轻香笑春风。

  • 2017-12-17

    周日屐痕漓江西岸

  • 《屐痕处处》读后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越来越不喜欢看现代人写的书,近代人的也不喜欢。最近准备写写游记,想着看看别人的游记怎么写,也算他...

  • 屐痕处处——长城

    蓊郁茂盛的树木,把群山妆点成绿色的海洋,长城,宛如一条青灰色的巨龙,盘旋在这苍莽的绿色海洋之上。 这是我第一眼看到...

  • 苏湖屐痕

    (1)芒种日,我们开始了既定的自驾苏湖旅程。晨四点多钟,嘀嗒的雨声使我从宿醉中惊醒。而到了约定出发时间则是雨流如柱...

  • 梦的屐痕

    枕着惺忪的履印 迷糊地辨认着耳膜的 每一段音乐 直到北斗璀璨 在梦的门槛阶台 总有一个人的影子 猝然站在我面前 我...

  • 屐痕处处——乌镇印象

    七月初的一个午后,我们走进乌镇。天空中落下细细的雨丝,雨丝很细,无法缓解小镇空气的闷热。 青石板路上,不时有三三两...

  • 五绝.山居

    山高草木深,曲径少屐痕。 风月常相伴,孤身赏碧云。

  • 五律•四时山野遣怀十九

    【当代】碧痕轩主人 常近天然景,因非世俗徒。 人谁知此意,我自说闲孤。 得气千峰起,沾精万木苏。 何曾能著屐,更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白屐痕:村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io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