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西子学院
少听些大道理,也能过好这一生

少听些大道理,也能过好这一生

作者: AB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6-08-13 19:33 被阅读194次

前言

差不多由于一些事情,停止了系统学习近2个月,下面是我这2个月来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在这里感谢启发者易仁永澄老师。

越多越错

但我们在描述事物的时候,有两种描述方式,一种是简化,简化就是抓住本质概念。一种是繁化,繁化就是面面俱到穷举信息。
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场景。

问: 什么是机械装置?

简化答案: 能省力的东西就是机械装置。

繁化答案: 机械装置是实物构件的组合,各部分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借此,能量和动量相互转换,就像螺丝钉和螺帽,或者杠杆围绕支点转动,还有滑轮的枢纽,之类的。尤其是构造,多少有点复杂。包括活动部件的组成,或者简单的机械零件,比如滚轮,杠杆,凸轮等等。

两个概念都没有问题,但是当我们自己读一遍后,问自己:什么是机械装置。毫无疑问我们都只能回想起简化的答案。

简化更加抽象,适应性更强。繁化更加具体,唯一性更强。

整个世界的知识在不断增加,我们最开始有了神学,然后有了哲学、科学,又不断有了各种细分科学,这都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我们这个世界不断增加各种表层知识,不断对一个学科进行繁化分解。也正因为繁化,让我们对很多知识过眼既忘。

整个世界的表层知识不断增加,但是维持整个世界运行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对于大部分具体表层知识并没有那么强的需要性。而且表层知识不断夺走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本源知识关注度下降。

表层知识是从本源知识不断繁化分解而来的。不断繁化的过程中就是对本源知识的再描述。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失真。表层知识的分解是建立在对本源知识不断失真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可适应性很弱,通常局限在很小的领域。这样,表层知识也不具备迁移属性。我们只能洞察表层知识背后的更加接近本源的知识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知识的举一反三。

知识越繁化,越是对本质知识的失真,也就代表着离真理越远。

有人会问,那么繁化的知识是没有用吗?我难道不用去学了吗?

繁化的知识有用,但是繁化的知识使用有很多隐含条件,所以它的应用领域是很有限的。如果真的对你是需要应用的领域,繁化的知识有它存在的价值。
而简化的知识更具有包容性,适应领域非常广,所以对于大多数人价值明显。

大道至简

举一个例子。在产品经理领域,问,做产品最重要的核心点是什么?大多产品经理会脱口而出:解决用户的需求。产品是解决用户需求这就算是一个表层知识。那么它的深层知识可能是什么?是利他主义?是双赢思维?是优胜劣汰?用这些更加本源的知识可以推导出上面的表层知识。

利他主义: 用产品为别人带来好处,即解决用户需求。

**双赢思维: ** 用产品在为自己公司带来利润的同时,也为别人带来好处,即解决用户需求。

优胜劣汰: 正因为优胜劣汰,所以我们要更好的解决用户的需求。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学习了所有产品经理相关的表层知识,但是他并不一定能做好产品,因为表层知识更具体、更唯一性、更不具备适应力。而如果掌握了更加本源的知识,比如人性、社会基本原理、同理心,然后以实用为目的去掌握一些表层知识。相信这样的产品经理在表象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更容易用作品为整个世界带去一丝曙光。

《几何原本》被誉为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科书。它用简单的五个公理和五个公设出发,通过论证,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我们看看它的基础公理和公式是什么样的。

5个公理

1.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2.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

3.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

4.彼此能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

5.整体大于部分。

5个公设

1.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

2.线段(有限直线)可以无限地延长;

3.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

4.凡是直角都相等;

5.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近代数学不区分公设,公理,统一称为公理)

以上应该是初中生都掌握的更接近本源的知识。可是欧几里得就用这些基础的、看着像废话的知识,演绎出了整个几何学的逻辑体系。

大道至简,大道理看着像废话。但是,人与人的差别就是是不是把它当废话。

刻意训练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听到一个词叫顿悟,它的特点是突发的、不可预测的。换一个描述词就是它是不可控的,低效的。

刻意训练是掌握技能、认知的一个高效习得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短时间内高频训练的方式促进技能和认知的提升。

在习得技能上,比如我要学会游泳这个技能,1个月去游泳12次这样的频率自然比1年12次这样的频率更容易掌握游泳技能。

在习得认知上,比如我要增强对“积极主动”的认知。那么我就在短时间内高频率的通过自我觉察和对外觉察的方式来进行认知提升。

通过这种高频、集中的方式实现对技能和认知的快速突破,是一种极为推崇的习得方法。

实践的误区

不少人极为推崇实践,我却想强调实践的误区。

我们从本质导向出发,实践的目的有:

1.更好的掌握术、器;

2.通过对术、器的掌握增强对道的领悟;

3.收获实践成果。

那么我们再次从目的去寻找最好的方法。

1.更好的掌握术、器:对,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实践。

2.增强对道的理解:非最佳方法,增强认知可以通过刻意训练认知方式,实践转化率低,不推荐。

3.收获实践成果:没有问题。

所以通过一定的实践对术和器进行掌握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希望通过对术的掌握进而深谙此道,则不推荐了。

正如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编程练习掌握基础的语法,但是通过实践去掌握编程思想那么就不是更为高效的方法了。

让大象奔跑

之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己一直用理性去实现奔跑,带领自己前进。慢慢地发现,理性能做的也很有限。

理性的主要工作区域左脑,主要是为了在日趋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更有利于生存的决策的目的而分化而来。它的形成历史远远没有右脑那么悠久,对大脑的控制权限也没有那么大。
《象与骑象人》这本书中将人的小我比喻成一头大象,它是情绪、直觉、内心感觉、本能反应。将理性比喻成骑在大象背上的骑象人。骑象人并不能完全驾驭大象,正如理性不能控制情绪。自我就是骑象人与大象的混合体。

这一下子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之前一直想着用理性控制情感、欲望。但是这原来只是一种乐天的自欺欺人,我们无法拎着头发让自己飞。

正确的的骑象人与大象的关系,不是控制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

通过察觉、接纳小我,与之对话,让他与理性达成合作,然后一起奔跑,才是更加正确的办法。

总结

没有总结。


思绪时间:2016年8月11日07:45:04 - 8:02
写作时间:2016年8月13日15:23:00 -18:16

相关文章

  • 少听些大道理,也能过好这一生

    前言 差不多由于一些事情,停止了系统学习近2个月,下面是我这2个月来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在这里感谢启发者易仁永澄老师...

  • 听过很多大道理,依旧随性洒脱

    听了很多大道理,还要过好这一生。 韩寒说:听过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呢。 因为太在意...

  • 【职否干货】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听大道理”跟“过好这一生”中间,隔着“付出行动,做出改变”。没有改变,生活只能是不断重复昨天。 Part 1...

  • 希望你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一生”这一词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可在这社会上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的人却少之又少,能过好这一生的人又是何其幸...

  • 懒也能过好这一生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抱怨最近遇到的烦心事,负能量满满且不时爆出一两句脏话。过了一会儿,对面发来了一句话,“宝贝儿,不...

  • 碎碎念

    大道理人人都懂,可真的没几个人能过好这一生。 重温「恶作剧之吻」,看到这样一条弹幕—— 以前的我会选择直树,现在的...

  • 无语

    大道理都懂,就是没有过好这一生。 7天假期已经过去三天了,不4天了。什么也没干,看手机看的眼疼。 真是大道理都懂,...

  • 如何痛苦生活的四大要诀!

    “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无法过好这一生,我们就干脆放任自流,看看如何把自己这一生过得更糟...

  • 我自己也能过好这一生

    国庆回家,老妈让我去相亲 当然是原。。。。。额。。。。。拒绝啦! 不知不觉小编已经是老妈眼中的大龄剩女了,眼看闺女...

  • 一些大道理

    一些大道理:学会了可能会过好这一生吧。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论。 于己,君子慎独;于人,看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听些大道理,也能过好这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qy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