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位文友写的文章,讲到一位女硕士,被妈妈操控自己的生活,明面上看是一种光鲜的生活,实际上,内心的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我觉得这位女主角过的是一种悲情的生活。
整个人生都被自己的母亲操纵,而自己没有任何反抗能力,自己所有的成长路线都是被母亲规划好的,作为子女只要执行就好了。
这样的方式,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问题,实际上是严重压抑了孩子的个性,让孩子没有幸福可言。
但是,在这里,我要说这位主人公是懦弱的,虽然是个学霸级人物,但是她的知识好像没有被她所用,应付考试还可以,应付生活就相当无能了。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种高知低能的人。时常有人提到一句话,评价某个人无知的时候,都会用一句“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这说明,很多人读书,根本就没有掌握读书的用处,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考试,考高分,为了拿文凭,为了考好工作,这些也仅仅是读书所产生的后果的一部分。
其实读书最终的目的是,与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引导我们的思想,并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才能显出读书的用处。
近几年经常有一句话出现在眼前,就是“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我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觉得,这跟读很多书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读书的这个人是怎么用这些知识。
小时候看电视剧,看到一个情节,赵匡胤的大臣赵普说的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非常纳闷,一部书就能治理天下,未免太神奇了。
从古至今,有那么多书,为什么唯独要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后来我还专门看了《论语》,也没见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精典,后来想想,还是自己的认识不够。
同样一本书,别人能看出门道,你却看不出,这就说明你的认知和别人的认知不在一个层次上。
从文中提到的主人公的痛苦,表面上是她妈妈给她造成的,从本质上看,还是由她逆来顺受的性格决定的。
在她成长中的任何一个环节,18岁之前可以不提,18岁到30岁之间的这个阶段,任何的决定都可认由她自己做主的。
想想整个自己的人生如同别人的傀儡一样生活,真的是了无生趣。
18岁之后人都已经成人了,自己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做主,不应该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哪怕那个人是你的父母,都不可以决定你的人生。
她完全可以自己决定,自己要干什么,到哪里去。比如说她考公务员考了三次,只是别人以为的稳定。那么她自己有没有觉得喜欢这样的工作?老活在别人的希望之下,真的是很累。
假设,她能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与父母努力抗争,或者说不用抗争,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巧妙地化解这些问题,她就不会过现在这样一种悲情的生活了。
读书的用处,就是用你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在自己遇到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判断,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不枉一个读书人的名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