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是中国绒绣的发祥地之一,其绒绣花样多达15000多种,绣工多达数万人,高桥成了远近闻名的绒绣之乡。高桥绒绣已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举世瞩目的2010年世博会期间,高桥绒绣精品进入了世博会的殿堂,向全世界展示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5063/8a97a4160ab6a667.jpg)
一、历史渊源
高桥绒绣经历了三个阶段,七代传人
第一阶段:坊—家庭作坊
在十九世纪末,高桥的“张家花店”等家庭作坊,最早从事绒绣、花边和网花的技艺传授和产品收发,当时的欧美市场主要以花边为主,绒绣和网花为辅,国内统称为“花边业”。
第二阶段:社—绒绣工艺社
1935年,张秀涛在张家花店的基础上,在高桥界浜路170号成立“华丰花边公司”,直接与外商接洽,出口花边、绒绣和网花。
1945年起,张秀涛之子张鹤鸣和妻子范碧云在高桥又开始经营绒绣业务,并于1949年成立“鹤鸣花边刺绣工艺社”。1956年工艺社并入“上海市第29绣品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厂—绒绣厂
1961年改名为高桥绣品厂
1967年改名为上海红卫绒绣厂
1981年改名为上海东方绒绣厂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5063/50512a7b79532960.jpg)
二、工艺特点,生产流程
上海绒绣是用特制的全羊毛绒线手工绒制在特制的全棉网眼布上,由无数颗粒状彩色的点子组成画面,绣法和针法独特的一种绣艺。
上海绒绣绣制时随画换线,因彩施色,因而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形象生动。一幅绒绣作品少则几万针,多则需几十万针。
绣制前,先将白色原料线染色,然后编制常用绒线色卡,按色号配线。常用色线有400种左右。传统绒绣最大的工艺优势为便捷复制。绒绣在控制画面明度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塑性和适应能力,无论是在表现写实性图案、装饰性对称图案(如提包、靠垫、沙发套、地毯);还是在表现创作性画面,复制古典名画、国画、摄影作品等都能达到较好的艺术欣赏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5063/ac48e578fdc9417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