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关于《大学》中格物的说法,都是以旧的学说为根本,这和先儒朱熹二程所说的不同。徐爱初闻先生之说甚为惊奇,然后有所怀疑,接着苦思冥想,来回考察探究,因此来讨教先生。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传习录上》阳明先生看的清楚、想的明白似乎天赋异禀,然而和蔼亲近坦荡平易,不修边幅。人知先生少时豪放不羁,经常寻诗作对考究词章,通晓佛、老之学。突然听到先生的学说,都会觉得是标新立异,漫不经心缺乏考察,但不知先生已经居住在蛮夷贵州三年,于困顿时静处体悟,谨慎专一用功,已经进入圣人境界,进入中和中正的境界。
徐爱我早晚热情待在先生门下,但看到阳明先生的大道,接近很容易,越仰望越崇高;看过去很粗糙,越研究越精深;研究越接近道,越受益无穷。十多年来,竟然未能看到先生境界的围墙。世上的君子,有的和先生一面之缘,有的仅仅见到先生谈吐,有的未见先生就已经怀着愤怒激动心情,在谈话中夸夸其谈,或者听信传闻主观臆断私下揣摩,这样怎么能得道呢?游学四方的士人,听闻先生教诲,往往学一下丢两个,见到一匹马先看是公的母的黑色的黄色的,却不考察它是否日行千里。因此徐爱我记录先生平日里所说的,私下里和志同道合的人,相互考究修正,希望不辜负先生的教诲。门人徐爱书。(第四天,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