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解说三

《传习录》解说三

作者: 刘绍发 | 来源:发表于2018-10-24 00:29 被阅读0次

沧海一声啸

9月4日

《传习录》解说三

徐爱之所以这么问,在于笃信朱子格物之说,以为朱子所说有据有理,而实际上朱子格物之说,一是他认为,致知必先格物,必须即物而穷其理,却不知理本存在于已心,何须外求;二是弄错了顺序。圣人天慧至诚,尽心尽性知天,所以能生而安行,贤人意诚,存心养性事天,所以主动学知利行;而我等凡人,既非天聪,也不能先有意诚,非困知不能勉行, 所以只能夭寿不贰、修身以俟,只能于学之初,先立个诚意之心,以求止于至善,以求明理。一句话,诚意是基础,是为学之先。不是物格了,知至了,才能得出个诚意的心,必于格物前,就立个诚意的心。对此,《中庸》说的很清楚,"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有

所以先生解答说:…………。

这段话也告诉我们:一、我们为学,当先有诚学之意,意不诚则心不正,心不正则身难修,身不修则事难成。格物虽可致知,致知也可致意诚,但不如先有个意诚在,才不致学得辛苦,才能学得轻松,才能学而乐,学能突飞猛进。心不诚,则物不即于心,则只学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罢了”。

  二、也告诉我们“尽信书不如无书”。笃信圣人之说固然应该,但于自己心中疑惑不解处,也当自去探求,以证前人之是非对错,以解已心惑,如此,方不致因错致错,才能真正学有所得。

  三、先生所说的物,不是死的,是活的,山川草木是物,一动一行也是物,切不可囿于心中固见,只以死的、呆的、不动之物为物。

    先生说:"格物是止至善的工夫。既然已经知道了至善,也就知道了格物。

    先生言外之意是,格物是止至善的工夫,不`断用功,可以最终达到止善。如果心中存了个求至善的诚意,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去格物。

    下工夫去格物求止善,是心有止,行有目标。但行之前,当再先有个诚意去行的心,不然易半道而废,意向不坚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乜)

相关文章

  • 《传习录》解说三

    沧海一声啸 9月4日 《传习录》解说三 徐爱之所以这么问,在于笃信朱子格物之说,以为朱子所说有据有理,而实际上朱子...

  • 《传习录》解说一

    沧海一声啸 9月6日 第一段无须讲,徐爱作为阳明先生妹夫,是最早跟随先生的,对先生的心学掌握丶理解极深,可称为首座...

  • 解说三

    文 | 望之 如果你希望1小时速成,那么我建议你可以去看看别的文章。 不想要造型的时候, 可以点击清除,造型就不见...

  • 刘绍发解说《传习录》

    《传习录》解说二 沧海一声啸 9月6日 徐爱再问:"只在人自心上求至善,恐怕对于天下万事万物的理,还是会有些...

  • 《传习录》卷上解说―1:

    阳明先生关于《大学》中格物的说法,都是以旧的学说为根本,这和先儒朱熹二程所说的不同。徐爱初闻先生之说甚为惊奇,然...

  • 《传习录》卷上解说―2

    徐爱问先生:《大学》中,在亲民,朱熹认为是当―作新民,来自曾子后传十章作新民的说法,似乎有所依据。阳明先生认为...

  • 47《传习录》里的《易经》

    姜忠学的心学课(抖音)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44 :《传习录》里的《易经》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

  • 《传习录》作业第一天---敬敷五教

    早就要拜读传习录,师父也经常谈到传习录,首先看看《传习录》名字得到由来。《论语·学而》: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 PPT说 | 领导力的三大修炼之二(1):照镜子

    解说目标:管理者三大修炼之二 —— 照镜子 难度:★☆☆☆☆ PPT / 02 解说目标:如何三照?方法论解说 ...

  • 读《传习录》第十天

    今日,我读《传习录》之《钱德洪序》。 《传习录》分上、中、下三部分,上已经读完了,感觉不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解说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fxo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