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最底层的逻辑,如何掌握思维模型是一个难点。但难点我们不怕,我们是有方法论的人,有方法就有路径,有路径就能够到达。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掌握思维模型?怎么样才算是真正掌握呢?是能背下来么?是能践行么?都不够。我觉得必须达到一个境界,才能算是掌握。什么境界呢?——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其实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融会,它要求我们掌握这个思维模型的具体细节,并且能够内化于心;而是贯通,它要求我们能举一反三,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学会应用这一模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再难我们也不怕,因为我们有思维模型,有方法论。
下面,我们来看要怎么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要做到融会贯通,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心态和方法。
特别重要的一点,心态比方法更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速成,必须要慢慢来,要学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沉稳的心态,急不得。
心态有了,再说方法。如果心态调整不好,也就不要继续,免得浪费时间。
那么有什么方法呢?两个方面:每日反思+刻意练习。我想这两个概念大家都熟悉,但我还是再具体说说。
每日反思,我们要反思什么?怎么反思?这里给你一个模型: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新方法、新启发?我能把它拆解成更为基本的规律和规律组合吗?
2.能从中提炼出可以应用的思维模型吗?如果有,我还可以应用在其它哪些场景?
3.我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我是怎么解决的?还可以用其它学科的思维模型解决吗?
记住这个模型,反复练习,调整好心态,慢慢来。
再来看看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我们已知的最好的学习方法,但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刻意练习最主要的是大量的重复练习,其实还有一个比这更重要的前提,少了这个前提,练习再多都是白费力气。是什么呢?——正确的及时反馈。
那么谁能给我们最好的及时反馈呢?当然是这个领域的一流大师,跟着他们去学习,去练习是最高效的,因为大师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的知识过滤器。
讲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高手们是怎么运用思维模型去做决策的。这里拿成甲的模型来供大家分析。
成甲,是“得到”的合作人,曾经在“得到”上说书,名气不小。
2015年,成甲接到脱不花的邀请,请他去“得到”说书,做“得到”的合作人。可那会儿,得到才是一个初创公司,能不能成功谁也不知道?很多名人都接到了邀请,很多人也都错失了机会,因为他们根据经验判断,一个在互联网上收费的商业模式是不会被大众所接受的,于是大多数人持观望态度。但成甲在接到邀请后,用的是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和思维模型来做决策,跳出了过往的经验。他的第一性原理和思维模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1.第一性原理:这件事情是否有助于提升我的认知?(因为他知道所有的竞争最后都是认知的竞争。)
2.我自己的内心是不是特别喜爱这件事儿?
3.这件事情是否有复利效应和低边际成本,是否越做越赚钱?
4.这件事儿是否有可能创造巨大的机会,是否是正面黑天鹅事件?
当这个模型展现出来后,他没有理由不接受脱不花的邀请,这个英明的决策让他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所以,按照原则行事,可以让我们的决策有更大概率成功。当我们拉长我们的人生尺度,当每一次的决策都有更大概率的成功,那又岂能不大概率成功呢?
最后,是不是有了好的思维模型,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呢了?不是,我们要知道,思维模型也可能会出错,如果你有一个错误的思维模型,对你的伤害也将是巨大的。
为了避免思维模型出错,我们一定要寻找知识的边界,要把自己觉得最有用的知识经常拿出来检验,当发现有更好更新的知识出现时,一定要及时更新知识系统。因为无论是思维模型还是任何知识,都是有其局限性和边界的,请一定记牢下面这个公式:
前置条件+思维模型=行动界限
前置条件决定你在哪些边界下可以采取行动,只有知道自己的知识边界和行动界限,你才算真正拥有和掌握了一个思维模型。
说了那么多,总结一下,便于记忆和梳理:
第一,心态沉稳,结硬寨、打呆仗,死磕理解思维模型。
第二,每日反思,刻意练习,不断思考新场景下如何应用。
第三,越有用的工具越危险,主动思考知识的边界,形成行动界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