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书消得泼茶香

作者: 故紙堆裏寄此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1-10 22:21 被阅读117次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跋《我们仨》

一、他们仨


一个家庭,三位学者。些许「石子」,可见一斑。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这是一个好玩、和谐的家,他们互帮互助、自给自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钱锺书常和女儿玩闹。一次钱锺书在女儿房里恶作剧,被女儿发现个正着。钱瑗把父亲拦住,不让他出去。钱锺书向杨绛求救,大呼:「娘,娘,阿圆欺我!」钱瑗却得意地说:「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钱锺书蜷缩着自己的身子,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一边说,一边大笑。阿圆说:「有这种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吗?」杨绛忍不住也笑了,于是三个人一起笑,以致客厅里的电话铃声响了好几次才听到!钱瑗曾在《爸爸逗我玩》中记录:钱锺书在她的脸上画胡子,在肚子上画鬼脸;还喜欢编顺口溜、起绰号。还有一次,钱锺书教她一些英语单词,并让她到客人面前卖弄,结果都是一些粗话,客人听后哈哈大笑。

有一段时期,杨绛和钱锺书各随代表团出国访问过几次。钱锺书每次与杨绛分离,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钱瑗回家后,杨绛又出国,钱锺书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钱瑗的评语附识。这种琐碎的平常小事,他们称之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他们任何人出去,回家必带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时再搬出来观赏玩弄。

他们真的是诗意地生活,达到了「不说话,就十分美好」的境界。

我们两人每天在起居室静静地各据一书桌,静静地读书工作。我们工作之余,就在附近各处「探险」,或在院子里来回散步。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锺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锺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绝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要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窼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锺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锺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钱锺书一向早睡早起,杨绛晚睡晚起,钱瑗晚睡早起。第二天早上,钱瑗最早起来,做了自己的早饭,吃完饭就到学校去上课。然后杨绛他们两个则「我们两人的早饭总是锺书做的。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我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他穿着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散步是他们一大爱好,在牛津留学时,「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早饭后,我们得出门散散步,让老金妻女收拾房间。晚饭前,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


二、不要紧,我会修


钱锺书夫妇都是享受人生的人,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的人。生活中所有他们经历过的点点滴滴都认为是值得记录回忆的。杨绛记钱锺书在蓝田教书期间,「锺书和我不在一起生活的时候,给我写信很勤,还特地为我记下详细的日记,所以,他那边的事我大致都知道」。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就是一本书,一天一页直到生命尽头!每一页都需要用笔圈圈画画!他们在「孤岛」时期,沦陷区的人们大都人心惶惶,而他们却,「常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

杨绛也是酷爱读书的,同时也是善解人意的。「我从来不是啃分数的学生,可是我很爱惜时间,也和锺书一样好读书。他来一位客人,我就得牺牲三两个小时的阅读,勉力做贤妻,还得闻烟臭,心里暗暗叫苦」。

「我们也常常一同背诗,我们发现,我们如果同把某一字忘了,左凑右凑凑不上,那个字准是全诗最欠妥的字;妥帖的字有黏性,忘不了」。如此默契,如此美好,恐怕只有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能相比了!对坐赌书,说到搞笑处,喷得对方一脸茶水,连忙走向对方,一边擦拭,一边忍笑。

杨绛是一个才女,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爱玩」、「爱闹」的女人。在他们留学期间,接到共产党的电报,叫钱锺书做「世界青年大会」的代表,在「开会期间,我们两位大代表遇到可溜的会,一概逃会。我们在高低不平、窄狭难走的山路上,‘探险’到莱蒙湖边,妄想绕湖一周」。有一次,钱锺书「哮喘病发,呼吸如呼啸」,杨绛「不知轻重,戏称他为‘呼啸山庄’」。不知道钱锺书当时听到是什么反映,但是我们的反映则是:杨绛先生也是如此可爱的呀!

杨绛从小是在一个开明家庭长大的,他爸爸没有强行要求她做「女人」,因此杨绛不是一个「平常」的女子。她不会做饭,她老时常对丈夫和女儿说:「等我退休了,我给你们做饭,补偿你们!」但是钱锺书和女儿总是笑笑就过了。钱锺书也是富贵家庭长大的,钱锺书长叹自己「拙手笨脚」。杨绛产后不久,住在医院里。钱锺书一个人独自住在出租的房子里,「好事情」终于发生了!他先是打翻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接着又把台灯砸了;又把门轴弄坏了。等他愁眉苦脸地来到医院,杨绛听后,对他说「不要紧,我会修!」不要紧,我会修!这就像,当你孤独害怕时,旁边总有一个人对你说:不要怕,有我在!


三、星海小姐


钱锺书和杨绛的女儿钱瑗是在牛津出生的,她刚出生的时候,哭得特别响。于是护士们就叫她Miss Sing High,译意为「高歌小姐」,译音为「星海小姐」。

钱瑗由于受两个爱读书的父母影响,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杨绛记载「她看到我们看书,就来抢我们的书。我们为她买一只高凳,买一本大书——丁尼生的全集,字小书大,没人要,很便宜。她坐在高凳里,前面摊一本大书,手里拿一支铅笔,学我们的样,一面看书一面在书上乱画」。1948年,钱锺书的爷爷百岁冥寿,分散各地的钱家人都要到无锡老家聚会。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在厢房里睡觉:醒来看见一个女孩子在他脚头,满地都是书。院子里其他小孩子都在玩耍嬉闹,惟独她一个人在静静地看书。

她那时候11岁,已经读过《西游记》、《水浒》等小说,并正在钱锺书夫妇影响下读林译小说。钱基博于是测试了一下钱瑗,最后向家里人宣称「吾家读书种子,唯健汝一人耳」。

钱瑗记忆力惊人,一次杨绛的大姊教钱瑗认字,她听大姨教一遍就走开了,结果全部都认识。杨绛的爸爸知道了,对杨绛说:「‘过目不忘’是有的。」有一天,杨绛带着钱瑗去爷爷家里,家里的人正在谈论五号里少奶奶出轨事件,钱瑗对杨绛说:「娘,五号里的少奶奶就是‘精赤人人’。」杨绛几十年后问她怎么知道,她说:「我在弄堂看见过她。」

有一次,杨绛问钱锺书:钱瑗像谁?钱锺书答道: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在全国性语言学大会上,有人提议凡是「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钱瑗立即反对,她回击:「如果这样,那毛主席的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

钱瑗的理想就是做就教师中的「尖兵」,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她总是早出晚归,每天超负荷地工作。她工作认真负责,常常备课至深夜,学生的毕业论文改了又改,杨绛曾问她:「能偷点懒吗?能别这么认真吗?」她总是摇头。


四、只想「做做学问」


钱锺书爱书如命,不爱活动,喜欢玩文字游戏,「文」戏生活,让人感到幽默又真实。钱锺书在清华求学四年,几乎足不出户,天天在校园内啃书,他游过颐和园,也游过一次香山,其他地方都没有去过。直到1934年北上看望正在清华读书的杨绛,才由杨绛带着遍游北京名胜。钱锺书事后却在《北游诗》中说:今年破例作春游。之后去英国牛津留学,其他留学生在假期总是到处去转转,钱锺书却在第三个学期暑假才出去。

钱锺书在留学期间,把全部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有西方经典名著,有中国经典名著,以及同学朋友间互相借阅或赠送的书。钱锺书与世无争,深居简出,从不在乎什么虚名,他的「志气不大,但愿竭毕生精力,做做学问」。钱锺书通过了牛津的论文考试,如获众赦。他觉得为一个学位赔掉许多时间,很不值当。他白费功夫读些不必要的功课,想读的许多书都只好放弃。因此他常引用一位曾获牛津文学学士的英国学者对文学学士的评价:「文学学士,就是对文学无识无知。」钱锺书从此之后不想再读什么学位。当他们去巴黎大学求学时,也不管学校如何安排了,只按他们自己定的课程读书。这一年是钱锺书收获颇丰的一年,杨绛「锺书在巴黎的这一年,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地读书。法文自15世纪的诗人维容读起,到18、19世纪,一家家读来。德文也如此。他每日读中文、英文,隔日读法文、德文,后来又加上意大利文。这是爱书如命的锺书恣意读书的一年」。马克思曾经也说过:学校的课程大多都无用,明明只需要两周时间即可的一本书,却要学一学期。如果你想真正学到知识,就到图书馆里自学。

当我看到这里时,感慨不已,只想跨越时空,对两位前辈说一声:是的,确实如此!

钱锺书曾赠给他的好友向达一首打油诗,头两句形容向达「外貌死的路(still),内心生的门(sentimental)」,向达看后,两人都捧腹大笑,向达说:「别人是口蜜腹剑,你却是口剑腹蜜。」一次杨绛的论文与钱锺书的《宋诗选注》被认为是「白旗」,要「拔」,最终由于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重而幸免于难。但杨绛的小白旗,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被拔得面目全非。因此杨绛暗自下定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钱锺书因此取笑杨绛,称她这是「借尸还魂」!

钱锺书不管读书、治学,都不是为了争名,因为这只是他的人生爱好。杨绛在《谈艺录·代序》里明确表明:钱锺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他从不厕身大师之列。他不开宗立派,不传授弟子。他绝不号召对他作品进行研究,也不喜旁人为他号召,严肃认真的研究是不需要号召的。《钱锺书集》不是他的一家言。《谈艺录》和《管锥编》是他的读书心得,供会心的读者阅读欣赏。他偶尔听到入耳的称许,会惊喜又惊奇。

钱锺书编《管锥编》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责备作者不用白话而用文言,不用浅易的文言,而用艰深的文言。当时,不同年龄的各式红卫兵,正逞威横行。《管锥编》这类著作,他们容许吗?锺书干脆叫他们看不懂。他不过是争取说话的自由而已,他不用炫耀学问」,「‘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百年之后。锺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己,不求有名有声」!

但是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你说你不要名,别人就说你高傲、清高;你说你不喜欢钱,而你又总是仇富。钱锺书虽然与世无争,还是不免遭人忌恨,说他狂傲。杨绛对此感到忧虑,钱锺书安慰她说:「不要愁,他也未必能随心。」

钱锺书留学归来后,直接赶赴昆明西南联大。但任职不满一年,便辞职了。于是给当局写信,可惜造化弄人,电报和他擦肩而过,他没来得及解释,就已赴蓝田。原来是他父亲来信,叫他到蓝田去当英文系主任。同时可以侍奉父亲。钱锺书不仅是一个大学者,还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子。而且从他留学后,已经几年没有和父亲共同生活了。因此他就匆匆赶往蓝田。

我曾问锺书:「你得罪过叶先生吗?」他细细思索,斩绝地说:「我没有。」他对几位恩师的崇拜,把我都感染了。他就像我朋友蒋恩钿带我看清华图书馆一样地自幸又自豪。可是锺书「辞职别就」——到蓝田去做系主任,确实得罪了叶先生。叶先生到上海遇见袁同礼,叶先生说:「钱锺书这么个骄傲的人,肯在你手下做事啊?」有美国友人胡志德向叶先生问及钱锺书,叶先生说:「不记得有这么个人」;后来又说:「他是我一手教出来的学生。」叶先生显然对钱锺书有气。但他生钱锺书的气,完全在情理之中。锺书放弃清华而跳槽到师院去当系主任,会使叶先生误以为锺书骄傲,不屑在他手下工作。

抗战后,钱锺书再回到母校清华工作,一年后,「调任毛选翻译委员会的工作,住在城里,周末回校,仍兼管研究生。毛选翻译委员会的领导是徐永煐同志,介绍锺书做这份工作的是清华同学乔冠华同志。事定之日,晚饭后,有一位旧友特雇黄包车从城里赶来祝贺。客去后,锺书惶恐地对我说:他以为我要做‘南书房行走’了。这件事不是好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锺书在工作中总很驯良地听从领导;同事间他能合作,不冒尖,不争先,肯帮忙,也很有用。锺书只求做好了本职工作,能偷工夫读他的书」。

钱锺书不想出名,外面却流传钱锺书狂傲,钱锺书却懒得出来辩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不是狂傲,他只是有自己的追求,他比别人「更爱真理」而已!「钱锺书翻译毛选时,有一次指出原文有个错误。他坚持说:‘孙猴儿从来未钻入牛魔王腹中。’徐永煐同志请示上级,胡乔木同志调了全国不同版本的《西游记》查看。锺书没有错。毛主席得把原文修改两句。锺书虽然没有错,他也够“狂傲”的」!

1982年6月间,社科院人事上略有变动。文学所换了所长,锺书被聘为文学所顾问,他力辞得免。那天晚上,他特别高兴说:「无官一身轻,顾问虽小,也是个官。」第二天早上,社科院召他去开会,没料到乔木同志忽发奇想,要夏鼐、钱锺书做社科院副院长。锺书着急说,他没有时间。乔木同志说:「一不要你坐班,二不要你画圈,三不要你开会。」锺书说:「我昨晚刚辞了文学所的顾问,人家会笑我‘辞小就大’。」

之后,钱锺书的小说《围城》搬上荧幕,一下子变成了全国名人。

「许多人慕名从远地来,要求一睹钱锺书的风采。他不愿做动物园里的希奇怪兽,我只好守住门为他挡客。他每天要收到许多不相识者的信。我曾请教一位大作家对读者来信是否回复。据说他每天收到大量的信,怎能一一回复呢。但锺书每天第一事是写回信,他称‘还债’。他下笔快,一会儿就把‘债’还‘清’。他并不求名,却躲不了名人的烦扰和烦恼。假如他没有名,我们该多么清静」!

15:03

15.05.16

上官清晨

相关文章

  • 2018-07-12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 我恋爱了

    疫情结束后,我们有个约定:赌书消得泼茶香。

  • 赌书消得泼茶香

    我有一块石头,上面刻了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 赌书消得泼茶香

    走在伴有鸟鸣的林荫道上 清晨,路边的花草 露水点点 曾经两个人走过的风景 还是如旧 似乎听见有人说 快看,水里有一...

  • 赌书消得泼茶香

    那天

  • 赌书消得泼茶香

    一对二婚夫妻,不管不顾剖宫伤口,三年抱俩,我和先生感慨他们是在真正的过日子。再婚,没有固定收入,除了之前各自的孩子...

  • 赌书消得泼茶香

    跋《我们仨》 一、他们仨 一个家庭,三位学者。些许「石子」,可见一斑。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

  • 赌书消得泼茶香

    文/茜媚 此刻正是初冬,在乡下已经十分的寒冷了,我正发着烧,坐在电火炉旁边、台灯下,梁启超先生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

  • 赌书消得泼茶香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读过纳兰那么多词,心中却最爱这一句。虽然还是有着纳兰淡淡的忧愁之意,它却也是最温...

  • 赌书消得泼茶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赌书消得泼茶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jya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