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不是药神》之后,写影评,我犹豫了,甚至是胆怯了。我如此的害怕我不够有温度的文字会让鲜活的灵魂黯然失色;我如此的胆怯于我的阅历和见识无法支撑起如此富有向善性、社会包容度如此之大的观点;我如此的羞涩,羞于向这个善意的社会表达热爱与尊重;我又是如此的忐忑写下这篇拙见会暴露出我的稚嫩与幼稚。
《我不是药神》直逼灵魂那又如何呢?按捺不住的小情绪不是早已然在你的脑海里书文成章了嘛?整理好情绪,收起思想上的包袱,出发吧,去追逐这个电影里的诗和远方。
善意是生发于心底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在影片的开头,便对故事主人公的形象进行了大篇幅的刻画,市井气息浓郁,事业、生活、婚姻皆不如意的典型现实标准的失败者——程勇。剧中程勇对儿子抚养权问题上的坚决捍卫以及对儿子、父亲毫无保留的疼惜,不难让观众看到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即便风雨飘摇,也要倾尽全力替他们力挽狂澜。亲情层面上的善意,既坚定又纯粹。面对以吕受益为代表的白血病患者时,先是牟利,后是延续生命。在生与死层面上的善意,既是敬畏,又是安之若素。
《我不是药神》直逼灵魂社会包容度的进步,法与理的博弈本质是人心的向善
程勇最后在法庭上说:“我有罪,但是他们根本吃不起正版药,他们就等着我把药带回去救他们的命。”程勇第二次卖“假药”,他明白是犯罪,但他更清楚是救赎。这一幕赚足了眼泪,更赢得了无数的尊重与自省。最后审判的结果,于白血病患者而言,保护了他们的守护神,就是在敬重他们苦难的人生;于社会而言,情与法的仲裁,一面是公众心,一面是法理,权衡利弊与得失,是社会融合性的高度体现,是推动法制社会进步的一面自省镜,更是有温度、有情怀的中国人。
《我不是药神》直逼灵魂这部电影好评如潮,是因为道出了很多人深藏心底却不敢表露的良善,都在哭,有的泪水是隐忍,有的泪水是心酸,有的泪水是心疼,更会有感同身受的泪水,更应该有自省的泪水。
“好的电影一定是人性的映衬”,这句话,现在想起来,真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