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是个特节俭特爱整洁的人,在我未嫁到婆家之前就已有耳闻。白得特别的肤色,让人怀疑她身体是否健康,戴一副近视眼镜,镜片后面是一双笑眯眯的小眼晴,大大的方脸盘,永远的一成不变的齐耳发型,走起路来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双手总插在上衣口袋里,整个看起来一副文绉绉的样子。事实上,婆婆现年76岁,是那个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相当可以的,后来曾教过学,在村里当过妇女主任,还是不同于一般农村妇女的。
我嫁过来之后,老公他奶奶还健在,老人家属牛的,跟我一个属相。这老太太在众人眼里是公认的有福人,自小娘家爹开油坊,吃喝不愁,生活阔绰,更主要的是她本人胸无城府,宅心仁厚。老太太没文化,不识字,不会算账,家里大小事都靠婆婆打理。
婆婆一辈子是个爱操心的命,家里大事小事,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亲自处理,因为家里就她和老太太两人,孩子们都还小,不懂事。两个大男人,老公的父亲和祖父都在西安有公干。
要说婆婆这人,活得真是太累了,因为她过于爱整洁。那个时候农村还未实行责任承包制,农活很多很苦,家里就她一个劳力,回到家筋疲力尽却还放不下卫生工作,一丝不苟地打扫院落,整理房间,换洗衣服。遇到下雨天,就关了院门,不欢迎外人来串门,因为怕别人脚上踩的泥会掉落到院里,偶尔有时候院里砖铺的地面有了泥巴,婆婆会一手拿小铲,一手拿笤帚仔细清理,那严肃认真样真让人好笑。
婆婆同时也是个勤俭节约的老人,她的节俭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公公在外面回来给她买了新衣服,她不会喜笑颜开,总是抱怨道:“我的衣服都还好好的,洗得干干净净穿着就挺好,买什么新的?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那个时候,庄户人家一年辛苦到头只混个温饱,根本没有来路钱。公公跟祖父都是吃公粮的,家里算是有经济来源的人家,这在当时是少有的。但是婆婆总会在夏日麦割之后,每日清早提着篮子去地里捡拾遗落于麦田的少数麦穗。在酷热的阳光下,皮肤晒得发红发疼,喉咙干得直冒烟,汗水啪嗒啪嗒往下掉,回到家又拿起棒槌一下一下敲打,乐此不疲,一副享受的样儿。最后还要用簸萁簸出颗粒,真是不容易。她常说,成熟的庄稼糟踏到地里真可惜,要让它们颗粒归仓。
婆婆的衣服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有的还打着补丁,而她的新衣服总舍不得穿,只在有应酬的时候才拿出来穿一下,回来后又赶紧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箱底了。
婆婆还是个乐于助人的老太太,但凡有人向她借钱,她总会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毫不犹豫地借钱给人家。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提起婆婆总会说:“好人哪,好人。”据这位老人回忆说,多年前她是一位膝下三个孩子的寡妇,那个年代,一个寡妇人家的日子,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到了儿子娶媳妇的年龄了,好不容易定下一门亲,但是家里分文没有。到哪去筹娶媳妇的钱呢,谁又会借给她一个可怜的寡妇人间呢。无奈之下想到了婆婆,这个乐于助人,通情达理的人,想着十有八九婆婆不会拒绝她,让她难堪的。尽管她那样想着,可还是揣了一颗惴惴不安的心来到我家,婆婆二话没说,对一脸愁容和不安的寡妇说:“只要我拿得出来,您尽管开口,别不好意思,你得多少钱您说。”老人满心欢喜,满心感动地拿钱回家了,从此她把婆婆的恩情记在心里记了一辈子,永不曾忘记……
婆婆识大体,懂大礼。亲戚朋友有事有纠纷,喜欢问她找她评理。婆婆口才好,胸怀正义大气,总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化干戈为玉帛……
我常想:婆婆是我们家的有功之臣,是家里的镇宅之宝,我要好好爱她,孝敬她,让她在有生之年快乐幸福……
婆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