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改人的远见

课改人的远见

作者: 新远高 | 来源:发表于2019-06-24 15:05 被阅读0次

    褚清源

    人们总喜欢追随那些有远见的人,但我们的周围很少有人能真正洞见未来。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只有善于以未来的视角看当下,才可能从容地站在未来。那么,何谓“远见”?课改人的远见体现在哪里?

    最近看到的两个场景,大概可以注解课改人的远见。

    在中国教师报课改名校游学公益行动第6站的活动中,南明教育团队成员张春燕讲述了他们所实践的“全人之美课程”。全人之美课程体系由身体课程、艺术课程、智慧课程、人格课程4个理念一贯、逻辑自洽、相互融合的板块组成,旨在让学生找到并发展自己最深的愿望和最大的可能性——“做一个自我实现着的自由人”。

    这种理论的解释并不一定能打动你。但是,张春燕作为校长与孩子们一起经营着一间名叫“橄榄树”的教室。在这间教室里生活着的人有着相同的文化朝向与期待。她带领自己的学生用诗歌来表达的自己的生活,她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回复,这样的努力旨在让每一个孩子的付出“被看到”。然后将这些诗打印出来配上画,贴在教室里,有时候还会将这些诗谱成曲,一起吟唱。这是一种多么曼妙的教育生活。听她的讲述,你会感叹这个世界上果真有人可以把教育生活过成一首诗、一个故事,可以把自己活成学生的榜样。

    有人感叹,“这么唯美的教育,我们做不到”。有时候那些好的教育样态不需要我们一定抵达,但需要我们看见。当你看见过好教育的样态,走向她便成为可能。

    教育就是让学生不断遇见美好的过程。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一个孩子朝前走,他最初看见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张春燕让孩子不断发现美好,遇见美好,这是否就是一种教育人的远见呢?

    第二个场景是前不久观摩的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秦亮,在2018学习共同体全国教育峰会上执教的一节化学公开课。他借用上海金苹果学校初二年级的学生。面对没有学过化学的初二学生,秦亮将这节课定位于一节化学启蒙课。这堂课以二氧化碳的发现史为主线,以项目式学习、思维图、科学探究作为理解认知的辅线,采取“倾听、串联、反刍”的方式推进学习,将化学的趣味性、探究性、科学性、严谨性融合在教学中。一堂课下来,作为上课老师,秦亮没说几句话,甚至没讲知识点,但学生们意犹未尽,沉浸在实验和探究中,下课了依然缠着老师要继续尝试。

    在议课环节,台湾的李玉贵老师说,尽管这样的学习比老师讲要慢很多,但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实践后的知识,是真知。旁边一位认真观课的高中化学教师着急了:“这样的课能应付考试吗?我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搞明白二氧化碳的性质。”另外一名老师则回应说,“你说的是一堂课的目标,秦老师追求的是一年后两年后的长线目标”。

    这样的观点交锋很有意义。每一堂课都是价值选择的结果。不是每一节都要直奔考试而去的。对分数的过度迷恋,已经让我们习惯了赶跑和功利。但是,有多少知识今天要考,未来却不需要,而今天不考的,未来却可能要考。教育需要拒绝眼前的功利,但这的确需要勇气。

    我想,秦亮的课堂探索是否就代表着一种远见呢?

    所谓远见无非就是“守正”,远见之远,在于总有人在思考未来、守望未来。远见,有时候是具体的、可见的、可感知的。而分数对教育的牵引,可能正是对远见的障碍和遮蔽。

    未来已来!未来就在当下,你今天站在哪里,未来就可能走到哪里。有远见的课改人一定会在某一天、在课改的转角,遇见今天守望的未来。

    教育的进步大概正是教育人远见的积累。

    (作者系中国教师报记者)

    褚清源读校系列②▏一所小学的灯塔

    褚清源读校系列①|一所课改学校的“微创新”场景

    读校系列③|青岛立新小学:装下“整个世界”的教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改人的远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kco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