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一直到现在自己都还没有想明白。因为从小到大,这个问题一直就有两个答案:如果同自己纵向比较的话,那就没关系;如果同别人横向比较的话,那关系就大了。这问题的答案有点主观。
上学的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当然都教育我们做一个好学生。好学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学习成绩了。提到这个学习成绩,问题就来了。每次考试结束,对于成绩的“好”与“坏”,老师和父母给出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对于老师来讲,每门学科如果都能在85分甚至90分以上,那这绝对算是考得不错了;而父母不这么认为,他们更看重排名!排名!全班50名学生,我门门功课在90分以上,但是排名在第40位,这绝对是考砸了。
这就是视角的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同样,对于成绩提高,双方仍旧有不同的看法。一边认为从70分到80分是进步;而另一边则认为排名从第20上升到第10才是进步。不难看出,老师关注的是我的自身成长,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成长,确实是学习的根本目的。然而,父母似乎更关注我“干掉了”多少同学,这就经常让我很别扭。很多次明明考得很好(分数),但是排名并不靠前,还是开心不起来。当时我就想,学校闲的没事,排名做什么?你这一排名,总会有排在后面的嘛!那排在前面的人之所以学习好,还不是排在后面的人“衬托”的吗!一度很气愤的我,了解到中、高考时都是按照排名录取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分数高低还真得跟别人比才行。我能被重点中学录取一定是PK掉了另外一个。有点残酷!
去年跟女朋友分手之后,找一个发小聊人生、聊理想。在他的各种指导和嘲讽之下,我还是比较快地恢复了常态。等我恢复之后,打电话质问他:“为什么嘲讽我?”
他的回答更气人:“只有在你失意的时候我才能嘲讽你啊!”
“你大爷的!等你郁闷的时候看我怎么嘲笑你!”
“嘿嘿,我不告诉你。”电话那边传来了贱贱的笑声。
九月份去杭州找他玩,发现他又胖回去了,我狠狠地过了一回嘴瘾。然后我就跟他边吃边争论:人的快乐是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他的观点相当明确:当然是!比如,有人秀恩爱,是因为有的人还在单身;有人秀厨艺,是因为更多的人现在连把饭菜做熟都困难;秀肌肉、秀马甲线,晒车、晒娃、晒自拍,都是因为自己有,而别人没有。如果你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有,或者大部分的人都有,那有什么值得开心的呢?你会因为自己有一颗心脏而开心吗?不会!但是你要是有两颗心脏那倒值得吹嘘一下。不过,有一颗健康的心脏还是挺让人羡慕的,毕竟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很高。
他的观点似乎很有道理,我一时竟没办法反驳。但是,总感觉有哪个地方不对。
是有个地方不对!如果我因为自己比别人更高、更帅、更有钱、更优秀而充满了自豪感、满足感,那要是我周围的人都比我高、比我帅、比我有钱、比我优秀的话,那我还活不活了?对啊,生活中总有在某个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存在啊。这种建立在“比别人强”的满足感不靠谱。还是要跟自己比较,只要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越来越好,就应感感到满足。想到这里心里似乎舒坦了,不过等一下,现实生活中好像跟这个结论不太相符啊。
比如说运动员。无论是田径赛场上还是泳道里,也许你的成绩是每年都在提高,但是如果别人的成绩提高的比你快,或者你成绩的提高仍旧无法超越排在你前面的选手,那么拿金牌或是奖牌的可能就微乎其微了。除非对手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受伤了,或者发烧感冒,再或者临场发挥失常之类的。然而,如果你的对手像是菲尔普斯或者乔丹这样神一样的存在,即使在泳镜进水或者前一天晚上打吊瓶的情况下,你依然赢不了。从这一情况来看,似乎你的成功确实要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也许选择运动员作为例子并不具有代表性。那么曾经存在,现在依然存在的升学考试仍然秉承这样的哲学:你上了重点学校,就一定意味着另外一个学生无法上重点学校。
再来一个更普遍的例子——收入。如果我的年收入从十万增长到二十万,我应该很开心。但是如果所有的人年收入都至少翻了一倍,那可能我就开心不起来了。因为,曾经十元钱能买到的东西,可能需要花二十元才能买到。而像房子这样的东西,也许就不是翻两倍这么简单了。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知识,只是单纯的涨工资似乎没什么用,还要考虑很多其他经济指标,比如通胀率。
这样看来,真正的富有,确实是我有很多,但是别人没有很多。
写到这里竟有些迷茫:如果通过PK掉别人来取得满足感,我就要活在焦虑和不安之中,因为总有比我强的人存在;而如果仅仅立足于自身成长,虽然可以享受内心的安宁,但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别人收割了。应该怎么办呢?也许应该两者兼顾,即要立足于自身成长,但也不可闭门造车,还要瞄着时代发展的脉络。既然不能安静地成长,那就热热闹闹地比着长高,实在没有别人长得快,那也没办法。我可以回头翻翻鲁迅先生的作品,看看能不能从“阿Q”身上演绎出新的精神胜利法!唉,想想还真是难。
网友评论
或许可以从投资股市的方法中获得一点启示,不计较一时之高下,关注长期效益,活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