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偶遇俩年轻女子,年长的那位在我的推荐下购买了两本本土作家的著作:
朱强《墟土》
谢宝光《捡影子的人》
(两本皆为散文集)
待到晚上八点半才离开,走在寒风凛冽的路上,感觉易扰乱思维,理智反覆提醒我刚才做了些什么,事件怎么发展地如此之快,而后烟消云散,给精神带来一种梦幻之镜,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那女子对他似笑非笑,开口便问道我是做什么的,我直说在家待业,随即她低着头,埋在手机的闪光中。
她身旁坐着的另一位年龄与昆悠相仿的同样如此,左手拿着本《清大十年》一小册子,右手握着个大屏幕手机。
窗外景色正被黑夜一点点吞噬,换来橘黄色的路灯光。
店老板刚与他儿子女儿,坐着电动车去电影院看电影,老板娘在收拾碗筷,之后用拖把反覆擦洗地面:生活是在每一天的重复中进行。
继续与那女子开始闲聊,得知十年前(2008)便已认识该书店掌柜,也于三年多前(2015年初)认识附近某大学一位老师。她重说了一句:
“你是做什么的?”
“搞创作的,百度搜索一下“我的名字”即可。”
她照做,手指一次次碰击屏幕。
“是这条吗?”她把手机移至他面前。
点击:嗯嗯,我仔细拜读一下。
一阵沉默,一阵喧哗,交叉进行。
彼此都还是不了解对方,对于初次偶遇,谁也不敢向他人敞开太多心扉。
“嗯,我关注你了,这样你的粉丝又多了一位。”
她仰起头,向他微笑着,如彼此第一眼看见对方那样。
那时我刚一走进书店,经过她俩身旁,她注意到了我,我也看到了她。
她对我一笑,我平视着她,先是一愣,微微一笑。
扶着自行车在大街上行走,总会与大女孩擦肩而过:微低着头,莞尔一笑。
怎么净是遇到些美女啊?
傍晚,小光在门前独自玩“抛饭碗”游戏,不锈钢磕在地上“砰砰”作响,小身子埋藏在暗中,摇晃着它,走圈圈,溜冰般的行走路线,不时向屋里喊:“奶.奶~奶,奶~哇呀~~~”
他走到大坪场中央区,转身又回头望,圆圆的,如小和尚般的,小脑袋微微摇动。
江面上响起轮船机动轰隆声,轰轰滑过,和着他在夜幕中的呼喊。
单元楼后方有炊烟升起,有柴火的木味,客厅里布满着木头燃烧的禅香味,又有哪户人家在自制小木厨房里搞炊事了?
忽然发现,小辉每天都会使用在大坪场上绕圈圈的蓝色脚推车从幼儿家门口消失了,怀念每天清晨从房间里醒来与它及孩子们相伴的每一天:2016.06.01--2018.11.30
两年半 三十个月
2018.12.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