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招呼是人与人交往,保持良好关系的第一步。见到熟人是否能主动打招呼,往往标志着这个孩子是否有礼貌。中国自古以来也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义之邦”,人情中国自然是非常看重“打招呼”的,因此,孩子长大后,父母都会先教他们如何与人打招呼。
但是并非所有孩子都擅长打招呼,很害羞或者很害怕陌生人的孩子会觉得打招呼是一种负担,总是被父母逼迫后不得已才打招呼,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打招呼不是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只是无趣沉重的行为。
还有的孩子遇到需要打招呼的时候,会躲到自己的房间里,或者躲到父母的身后,尽可能得逃避这件事情,我小时候就干过这样的事情嘿嘿。
在之前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家长给孩子选择语言表达课,就是因为想解决孩子见到人不爱打招呼的问题,希望孩子能够逢人逢事,大大方方,利索得体。看来,这个问题确实困扰了不少家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引导孩子打招呼,让孩子做人人喜欢的有礼貌的好孩子。
一、打招呼的本质:
我觉得打招呼并不是为了让孩子装出嘴巴很甜的样子去讨别人喜欢,而是为了表达真实的情感。
例如见到喜欢的老师,真诚的对他说:“老师好”;看到陌生服务人员为你付出了,真诚地对他说:“谢谢!辛苦了”;去亲友家度过了美好的一天,离开时真诚地跟他们告别:“再见”。(因为我喜欢真诚的人,也拒绝一切违心的社交,可能有时候人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些事情,但是“人人内心真诚美好”这个崇高的理想可以先树立起来的,孩子之所以美好,因为起先他只是一张白纸。所以我教过的孩子都希望他们能够永远真诚,——从“打招呼”开始的真诚,这也是我的一点小私心。)
打招呼不是一句简单的“嗨,你好”,而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孩子情商(胆量自信心、共情能力)的体现。
二、孩子不爱打招呼,问题出在哪?
(一)不爱不敢:每个孩子出生都自带不同的气质,有的孩子能言善道,沟通能力强,跟陌生人交流相处都能侃侃而谈,大大方方。但有的孩子则会内敛一些,与人面对面交流时,会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些都是个体差异性的体现,没有好坏之分。(详情可见我另一篇文章《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当内向孩子出现不爱打招呼的情况,家长应给予理解,好好引导,假若父母批评或者挖苦孩子的做法,只能让孩子意志消沉,在人前表现得更加羞怯。
另外孩子没胆量打招呼,父母为孩子打掩护,也是一种让孩子更加畏缩的错误方式,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孩子就会把打招呼当成一种困难,无趣而不是快乐的行为,所以认为孩子的行为存在问题之前,有必要先检查一下孩子的平时性格如何,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值得肯定。
(二)不会:有的时候面对一些情况,孩子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打招呼,这也是孩子不与人打招呼的原因之一,比如如何称呼对方,比如不同场合应该怎么说,这些都需要家长慢慢教给孩子的。
(三)想太多:还有一些孩子在与人打招呼时,害怕对方不回应的尴尬情况发生,所以索性逃避。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本质上没有礼貌,而是缺乏一些胆量自信心。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首先必须知道孩子讨厌打招呼的确切原因,因为教育方法不一。
对于那些认为打招呼很麻烦,觉得没意思的孩子,最好不厌其烦的跟他们讲打招呼的必要性和意义,和孩子聊聊对方对自己打招呼和不打招呼自己的真实感受,让孩子从心底接受打招呼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也是自己需要做出改变的事。
(二)如果孩子不打招呼,是因为害羞害怕陌生人,家长可以从熟人开始培养孩子打招呼的意识和胆量自信心,接着再过渡到与陌生人。
与陌生人打招呼之前,家长最好向孩子介绍对方的情况,如何称呼对方,应该怎么与对方打招呼之类的,要是孩子觉得对方是认识的人,打招呼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三)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平时让孩子看到父母打招呼的习惯也很重要,如果见到父母自然又有礼貌的问候路上的邻居、出租车司机,孩子就会以此为榜样,变得彬彬有礼。
(四)多鼓励孩子往前迈一步,培养孩子的胆量、自信心,多带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孩子与陌生人沟通交流的机会,或者多参加一些舞台表演的活动,也就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总之,孩子不好好打招呼,就威逼他们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在心理压力的作用下,孩子会更加的畏缩不前,胆小内向,还会对打招呼产生反感。
让孩子找到打招呼的意义和趣味,接着给孩子勇气与力量,让孩子能够迈出一步,不要害羞,接着让孩子知道如何去打招呼,最后打招呼就会成为孩子习以为常的事情,而不是一件为难无趣的事情了。
请大家记住,一定不要期待孩子快速改变,只有耐心等待他们慢慢变化,孩子才能养好良好的礼仪习惯。
生活需要智慧,父母更需要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