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伏笔和悬念

伏笔和悬念

作者: 一两清风 | 来源:发表于2024-08-18 08:05 被阅读0次

伏笔和悬念在小说和故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其作用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它为了前后照应,使读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

而"悬念”则是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读者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设置悬念就是安排一些情节,目的是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造成一种情节的跌宕起伏,使读者的心随着故事的情节而起伏变化的效果。

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照应)。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用标题设悬,《背影》用开头倒叙设悬等。

散文《背影》一文的开头一段叙述:"我与父杀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这里的"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开篇扣题又设置悬念-为什么最不能忘记,这个背影有什么非同寻常的意义呢?

于是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去探寻这一背影的意义。

还有《核舟记》一课开篇一句"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人到底奇巧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高超的雕刻技巧手法呢?这些念想一下就会涌上读者心头,还是抓紧读完下文吧!

类似的还有《口技》一文的开篇:“京中有善口技者"等句例。

当然悬念的设置并不是一概放于文首,那些险象环生,池水兴波的好文章就得力于文中悬念的设置。

设置悬念的具体方法常见有如下几种:

1、以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为悬念。

如《渡船》开篇写:“年轻的妈妈坐在船舷上,愁眉不展,眼睛里还噙着泪水,船一摇晃,泪珠便直滚下来。

在她的怀里,孩子沉沉地睡着。孩子全身都裹在被子里,看不出什么样子,尽管这样,妈妈还是把他贴在胸口,生怕被江风吹着,被水花溅着。"

这是怎么回事呢?文章自然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2、以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心理描写为悬念。

如《三人行》开头便写:“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在王吉文看来,它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王吉文为什么"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为什么望着只有四五百米,走起来却“似乎比实际距离要远一些"呢?

这些心理描写既紧紧地抓住读者,也自然展开了情节,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3、以环境描与为悬念。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落笔就交代:“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一—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这个小女孩是干什么的?天冷又下着雪,她为什么还光头赤脚?

她的命运、结局如何?

文章一开头,就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于是便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引起读者急切想知道事情底细的心理。

4、以记叙场面或一段情节为悬念。

如《草船借箭》一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个场面:周瑜施毒计,要诸葛亮10天造好10万枝箭;诸葛亮说只用3天,还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不知对方是在陷害自己吗?只用3天能造好10万支箭吗?诸葛亮又是怎样造箭的?这自然引起读者浓烈的兴趣。

5、以贯穿全文的一个事物为悬念。

如《小木船》这篇习作,开头就写:"每当我看见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我就想起陈明来。"

这只小木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我"要把它藏在抽屉里?为什么看见它就想起陈明来?全文以这只小木船为线索、悬念,层层展开,引人细读。

相关文章

  • 一步一个悬念,吊着读者胃口,写作中设置钩子的几个小技巧

    昨天讲了伏笔的写法,那么今天来讲讲悬念,悬念和伏笔还是有所区别的。 伏笔是草木蛇灰,若隐若现的隐线,到后面的时候起...

  • 悬念与伏笔

    悬念的悬疑性很强,就是为了让你读下去或有所期待所以设置一个吊胃口的东西,就像评书说到最后总会设置一个“扣子”,然后...

  • 小说伏笔

    伏笔其实和悬念的作用是差不多的,都是为了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的方法。伏笔有以下多种写法: 谜窦伏笔/细节伏笔/连锁伏...

  • 伏笔、悬念与误会

    平日里习惯了发点感慨,炖点鸡汤什么的,真要去写个故事,马上现出原形。平庸呆板,单调乏味,实在不忍直视。 既然看文似...

  • 也谈悬念、铺垫与伏笔

    也谈悬念、铺垫与伏笔(3) 文/张爱敏 其次,如何简简单单来区分悬念、铺垫与伏笔呢? 我们还以试卷中的这道题目为例...

  • 故事—如何设伏笔

    起承转合 前伏后应 伏笔和铺垫,悬念是不同的 情节铺垫、气氛铺垫和环境铺垫 一 铺垫 情节铺垫、气氛铺垫和环境铺垫...

  • 也谈悬念、铺垫与伏笔

    也谈悬念、铺垫与伏笔(2) 文/张爱敏 (接上文) 再如都德《最后一课》中的气氛铺垫,更是层层深入: 我本来打算趁...

  • 也谈悬念、铺垫与伏笔

    也谈悬念、铺垫与伏笔(1) 文/张爱敏 今天下午第三节评第四单元试卷时,针对现代文阅读《萨拉的夏天》的第3小题: ...

  • 《带上她的眼睛》中的悬念与伏笔

    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在文中多处埋下了伏笔,吸引读者阅读。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

  • 如何给小说埋下伏笔

    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小说中的常用技法,也是三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分别是:悬念、伏笔和铺垫。 为了表述清楚和方便,我做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伏笔和悬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cx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