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微博上一个大V推荐的,他是黄章晋,他读完这本书之后,成功戒掉了烟。我刚读到一半,已经很有收获,想在这和大家分享一下书中的观点。
这本书最重要的信息是:人是可以改变的。改变不容易,但在正确的动机与方法的引导下是有可能的。如果你想获得相关的正确信息,只需翻开这本书,答案就在眼前。
无论你要去何方,第一步是决定目的地之所在,听起来像是一句废话,其实好多人完全忘记了这点。举个例子,我们不论在工作学习中,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目标:“做到最好”,听起来挺鼓舞人心,其实这真的是不怎么样的一个鼓励。主要是因为这目标太模糊了,怎样算最好?我怎么知道我的“最好”能达到什么程度?在现实中,“做到最好”所带来的结果往往离“最好”相差甚远,这很讽刺。
拿什么来取代“做到最好”呢,答案是:具体而艰巨的指标,具体让人明确知道你的期望值,这就排除了在这个标准以下的表现,如果奋斗的目标不明确,人就很容易向无聊、灰心或疲惫妥协。有了具体的目标,你就无法欺骗自己了,要么达标,要么不达标,没有中间地带。
那么“艰巨”呢?树立艰巨的目标难道不是很危险吗——标准太高不是会带来很多问题吗?绝对不是!当然你不能制定不现实或者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艰巨而具有可能性才是关键。有难度的目标会让你更下功夫、聚精会神,你会坚持得更久,也能更好地运用最有效的策略。实践已经证明,对人提出高要求,只要把究竟多“高”具体化,你就真的能看到高水准的表现。
制定有挑战性的目标除了能带来好的表现,还有一个好处,它能带给人更大的满足感和快感,让人整体感觉更幸福。回想一下过去让你念念不忘的经历,是不是那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给你留下了更美好的记忆?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目标:“为什么”和“是什么”,当你需要动力时,请切换到“为什么”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方式更抽象,但是可以和一些宏伟的目标联系起来,让你充满斗志。比如你刚从健身房出来,饥肠辘辘,冰箱里放着一块你最爱吃的蛋糕,此时你要想想,我为什么要健身,是为了让自己更健康,生活质量更高,即使老了,也不用浑身病痛,依然可以享受生活,想到这些,那这一时的口腹之欲还会诱惑到你吗?
当要具体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什么”式思维更有益——你是否真的能做到你要做的事,有多大把握成功?面临着什么阻碍,如何克服?用“是什么”方式思考目标能让我们更好地安排时间,还能防止拖延时间。
以上是关于制定目标及看待目标的两种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