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元之死(1)

作者: 神气大尼卡 | 来源:发表于2019-08-10 00:05 被阅读866次

    写在文首:本篇文章非本人所创,经过作者允许,在本人ID发布,任何人和单位不得再次转载。如有签约事宜,请转简丰本人

    文/简丰  (原创

    1387秋,江西吉安府。

    乡试一放榜,立刻被围得水泄不通。

    解元之死(1)

    “中了!中了!”一个个面如菜色的男子挤出来,双手捏拳狂奔而去。全不顾那些仰天长叹、泪水湿须者。

    人群远处,一个清瘦的少年面带笑容,缓步向人群踱来。

    如果你曾不幸,有过让你牙根发痒的学霸同窗。那么这个情景应该不陌生:当你沉浸在这次59变70的喜悦中时,他们只在意是不是满分。或者,满分还有谁。

    “解缙,是他!”

    “解元!果然名不虚传。兄台同科高中,不枉满腹经纶,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哈哈,与解元年少折桂相比,咱们是老朽了,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榜上有名者由衷地相互道贺。

    少年凑近了,瘦小的他根本看不。听到这些,他浅笑着走开了。

    没错,这个少年正是解缙。

    说到才子,是绕不过解缙的。大明才子有几个标签相当夺目。

    对穿肠

    解元之死(1)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以此批评“华而不实,脆而不坚”的人。

    此对出自解缙之手。

    关于解缙的妙对秒对,传说甚多。

    明成祖跟他散步,登桥时随口问“解元,你怎么看?”

    答曰“此谓一步高一步。”

    下桥的时候,朱棣又问。答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

    朱棣出题:昨晚宫里有喜事了。解缙“君王昨夜降金龙。”

    朱棣略一思索:是个千金哦。解缙马上接“化作嫦娥下九重。”

    朱棣忍不住了:没活下来。解缙接“料是世间留不住。”

    朱棣发飙了:已经扔水里了。心想,把你能滴,再编!

    解缙后退一步,双手围拱,鞠躬成句“翻身跳入水晶宫。”

    朱棣哪里得了什么千金,见到对答如流,不禁哈哈大笑

    对皇帝的联尚且从容不迫,那些大臣俗子的花式刁难,自然不在话下。

    有人鄙视他父母是开豆腐坊的,让他以父母职业作联,解缙朗声说道“肩挑日月上街卖,手把乾坤日夜磨。”

    解缙看到对门家栽了竹子很漂亮,便提笔写下“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而对门的员外不想成全,看见对联,就将竹子锯短了一截。解缙添上两字:“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一生气,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再添两字,楞生生地就像对方专门应景似的:“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告老还乡的尚书请解缙等去吃饭。有人刁难解缙资历浅身材矮,只开了偏门,并出对“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以“大鹏展翅恨天低”接对后,尚书惊叹解缙大志,忙令中门大开。

    席间,有人看到解缙身穿绿袄,戏嘲他“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以“锅中螃蟹着红袍”针锋相对,让身穿红袄的出题人脸色发青。

    这,就是解缙,明初不一样的烟火。

    然而,对子接得好,除了成就才子,还可能结了梁子。

    士子观

    解元之死(1)

    解缙生于1369年冬月,得省状元时17周岁。加上诸多范进同科竞技,朱元璋都关注他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凡士子,都有士子情结。总要在庙堂上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如果可以,还要着鲜衣驱怒马针砭庸碌无为尸位素餐者。

    这样,似乎才不枉寒窗苦读韦编三绝。解缙没有例外。

    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好多身边的不平事压在内心,“夏虫不可语冰。”他此时,只少一个操作台。

    需要锉刀和老虎钳来实施抱负。

    入仕,无疑是最佳的舞台。手中的狼毫就是锉刀,皇帝就是老虎钳。

    第二年,解缙中进士,他知道机会来了。

    解缙买了直达南京的高铁票。不满19岁的他背上行囊,深深回望了一眼故乡的山山水水,转身坚定地凝望北方。

    心里默念:南京,我来了!颤抖吧,庸才!我要智献大明,踢碎禁锢,开启“解时代”!

    解元之死(1)

    跨进车站,解缙脑中回荡:自古忠孝难两全,大丈夫志在千里。

    对不起,父亲母亲。

    再见了,父老乡亲。

    窗外缓缓划出拄杖蹒跚的长者,解缙感慨油生:再过六七十年,如果我像贺知章那样回来,村里的孩童恐怕也会笑问我从何处来吧。

    解缙淡笑着,余日在摇椅品味一生,慢慢回忆、渐渐老去。人间乐事啊!

    如果说,名震江西是“锦衣夜行”的不甘,而这次北上,却是才子走向巅峰又“雪夜袒体”的开端。

    预言家

    有人说,但凡有点天赋的,早该有点成功迹象了。解缙却相反,他是先有成功迹象了,才更露出他的天赋秉异。

    解元之死(1)

    解缙入职第一站就在朱元璋身边。

    爱才惜才的太祖对他说:“咱们不是上下级关系,是父子关系。”(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皇帝的这句话,足以让读书人肝脑涂地。所谓舍生取义,士子的最高理想。

    此刻的解缙,常常凝望着金陵的夜空,冥思治国平天下的良策。先贤哲思在脑海中翻滚,万般皆下品的清高油然而生。

    解缙上万言书《大庖西封事》,慷慨陈词,建议稳政令,简刑罚,裁冗员等。不久,又上《太平十策》,纾治国平天下之略。或许,在写下一句句针砭文字时,解缙内心划过了卫鞅。而这一刻,他很快摇摇头,不,我是魏征。

    读书人的长处是思想,他们能较常人看清大势,历史发展的大势。

    读书人的短板也是思想,他们较常人无视时势,蝇营狗苟的时势。

    大势来时,所谓趋利避害的时势自然成了螳臂,会被滚滚车轮碾碎。

    但大势只是抓拍的图片,往往是前朝国祚内忧外患轰然倒塌时才昙花一闪,它表征风骨和大义。标识是破除、革新、优士、崇文、尚德和纳贤。

    蝇营狗苟才是巨幅连续剧,是几代甚至数十代个体生存时间的累加显影,它关乎荣辱和生存。常态是进退、取舍、博弈、平衡、掣肘和消磨。

    年轻人最大的优势是灵活和迅捷,大势来时往往成为第一波卫道士。会率先振臂唤醒民众、疾步踏破藩篱。

    而久浸庙堂后则长于平衡和消磨,这些官吏们见惯了风起云涌,飓风过岗作伏草,让你三年两载又何妨。

    他们一个个像假寐的豺狼,眯着眼睛一幅老态龙钟、行动迟缓、思维退化的沙雕模样。

    而一旦时机稍现,假寐的眼睛陡然射出寒光,蜷缩的软掌立刻弹出利爪,流涎水的嘴巴马上漏出獠牙,准确无误地抓取猎物、撕扯粉碎。

    朱元璋起事时,必须尊重读书人。这是大势。

    读书人弱不禁风,但是他们主导意识形态,他们能说能写。往往也会比其他贩夫走卒更能抱团,形成一股力量,一股不计得失甚至生命的力量,士子归心方能天下归顺。

    解缙以为自己遇到了唐太宗,穷其所学、袒其所思,力陈谏言不可谓不出彩。

    他看到了大势,就像孔明的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他提到明初分封诸王的隐患。

    然而,他或许没联系到,刘备当时卖完草鞋不久,连座像样儿的城池都没有,隆中对无疑是规划总图。朱元璋此刻天下已平,你让他将分给儿孙们的封地让大臣们管,他一百个不放心。

    解元之死(1)

    从历史上看,这是一个正确的预言;但从政治上看,这又是一个禁忌的话题

    朱元璋坚信,藩属还是朱姓人掌控比较放心,对诸王隐患不予采纳。

    解缙可能还忘记了,之前叶伯巨上万言书提到“封藩太侈”被活活饿死。而这次他提到类似话题,朱元璋既不采纳也不降罪。初入职场的解缙还没明白:最大的规矩不是庙堂的律法,而是皇帝的看法。而对于良策的沉默,不是策略有问题,就是出策略的人已让老板不满。

    后来,朱元璋百年之后,朱棣挥师南下直取南京。历史就是这么不经猜。

    单单这一点,就不得不惊叹这个弱冠青年目光如炬。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元之死(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gk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