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本关于决策的书,但是更多的关注的是我们做出决策背后的大脑机制和思维模式是怎样的,尽管理解这些机制并不一定就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却可以使得我们更好的做出决策。
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样两个决策,并作出选择:
决策(1):从A、B中作出选择:
A.肯定能赚到240美元
B.有25%的概率得到1 000美元,75%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决策(2):从C、D中作出选择:
C.肯定会损失750美元
D.有75%的概率损失1 000美元,25%的概率没有损失
作为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运用期望理论我们一起看一下这四个选项:
(1)EA=240 < EB=25%×1000=250,所以第一题应该选B,B的期望收益其实是更高的。
(2)EC=-750 = ED=-1000×75%=-750,所以对于第二题而言,C和D选项其实是无差别的(根据期望理论&经纪人理性假设)。
但是,我们会发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第一题会选择A,而第二题则是选择D。
简单而言,根据前景理论,人们在收益状态下更倾向于规避损失,在损失状态下则更倾向于承担风险。稍微详细一点,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会有两种效应,确定性效应和可能性效应,当人们觉得未来获得一大笔收益的概率很大时,会选择风险规避,同时在打赌时愿意接受比预期价值少的赌注,以确保肯定能有所得,这就是确定性效应。而可能性效应则是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愿意买彩票,若头彩很大, 人们会疯狂的购买,会忽视赢的概率很小这一事实;没有彩票就不能赢,但是有了彩票就有了机会,概率小不小并不重要,彩票能获得的东西比赢得的概率更为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7679485/c1a8caccc83023e5.png)
还是上一条选择题,其实在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去估计四种选项的可能结果(A&C,A&D, B&C, B&D),直觉上,我们只会分别考虑这两个问题,并且分开选择, 综合来看,
AC:肯定损失510美元
AD:25%的概率获得240美元,75%的概率损失760美元
BC:25%的概率获得250美元,75%的概率损失750美元
BD:25%稍微概率获得250美元,75%稍微概率损失750美元 (不清楚对不对?)
那么,BC选项明显是优于AD选项的。
这些选择题使得我们意识到人类理性的局限性。这些选项首先让我们了解到人类偏好的逻辑一致性--无论人们偏好的是什么,甚至是永远大不了的海市蜃楼。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处于收益时规避损失,处于亏损状态时承担风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些态度会使得人们不愿意冒险,而愿意付出额外的费用去获得肯定可获得的赢利,付出额外费用来避免肯定的亏损。
当然,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人们思考时所用的框架:窄框架 (分别思考两个简单的决策问题)和宽框架 (一个有四个选项的综合决策问题)。利用宽框架我们可以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是人们天生喜欢的是窄框架来进行思考,因为我们有限的大脑很难达到逻辑一致性的理想状态,同时易受眼见即为事实原则的影响,不愿意动脑筋。
保罗在A公司持有股份。在过去一年里,他想要将股份转移到B公司,但最终决定还是不那样做。现在,他了解到,如果他当时将股份转到了B公司的话,可以多赚1200美元。
乔治在B公司持有股份。在过去一年里,他将股份转移到了A公司。现在,他了解到,如果他当时坚持保留B公司股份的话,可以多赚1200美元。
那么保罗和乔治,谁会更后悔呢?他们二人的区别主要在于乔治没能赚更多的钱是因为他采取了行动,而保罗则是因为没有采取行动。所以这个决策问题最后可以抽象为是作为后悔还是不作为后悔,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要碰到很多这样的决策。
作者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对由于不采取行动而导致的结果,会比因为行动而产生的结果会有更强烈的情绪反应(包括后悔)。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应该采取行动的,当然,考虑损失也是非常重要的。
将记忆与体验区分是非常困难的
从小到大,每逢运动会甚至是国际赛事,常常喊的的一句口号都是过程比结果重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然而,我们的内心往往都明白,结果很多时候比过程要重要,比赛本身比友谊也是要重要的多的。这是由我们大脑的构造与思考的方式所决定的,我们的大脑存在两个系统,1和2,系统1对应着经验自我,即对过程的感知;而系统2则对应着记忆自我,即对结果的感知。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实验: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假设研究人员用相似的腾东范围值对两位患者的疼痛感进行测量,人们普遍认为患者B会承受更大的痛苦,痛苦程度相同时,患者B不会比患者A所承受的时间短。但是实验结束时,患者A在过程结束前的最后评估是7,而患者B则是1,患者A比患者B更痛苦。
![](https://img.haomeiwen.com/i7679485/ce7ee1b72ffee20d.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7679485/12b28fd2b8b39dea.png)
而在这一过程中,则是两个思维模式在发生作用:
峰终定律 (peak-end rule): 整体的回顾性评级可通过将最糟糕时期和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来。
过程忽视(duration neglect):过程的持续对所用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在医疗实践中,如果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痛苦记忆,那么降低最为疼痛时的疼痛感就比将疼痛的过程减到最短更为重要;而想要减少实际的痛苦则迅速完成更为合适。一般而言,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大概还是会更愿意选择减少痛苦记忆,也因此,记忆自我比经验自我更为重要 (经验自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记忆自我有时会出错,但是记忆自我可以记录体验,并掌控我们从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并做出决策),即结果 (对代表性时刻的感受,受到高峰和结束时刻的强烈影响)比过程更为重要。也因此,往往根据记忆自我做出的决策并不会带来我们想要的感受,所以在进行决策的时候依赖直觉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尽管克服记忆自我、依赖经验自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