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们班由董柯莹同学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她先让大家思考,从课文题目出发,提出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留下来,一共有三个:
1、眼睛为什么永生(或者说什么是永生的眼睛)?
2、谁的眼睛是永生的?
3、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大家讨论以后,分别回答。我只在最后做了总结和补充。
在我看来,大家的关注点,或者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眼睛,一是永生。
眼睛的作用是什么呢?一是看世界,一是发现。在我们而言,读课文是看,提出问题是发现。但是眼睛是有生命的,生命是有期限的,伴随着人的一生而生,当一个人的生命终结的时候,眼睛的生命亦将止步。也就是说,一个人死了,通常情况下,他的眼睛、身体和各个器官以及其他都算做死了的。
课文中说永生的眼睛,是把一个人的眼角膜移植到另外一人需要的人身上,让他得以重见光明,即是能够看世界。但是能不能永生呢?现实给予我们很残酷:不能。最多是让一双眼睛重生,或者说是赋予了新的生命,或者说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那什么时候,这双眼睛一样会死去了呢?也就是说,即使有了第二次生命,它也是有期限的,会随着第二次生命的终结而终结。
那么,为什么课文说它是永生呢?对于生命而言,一个人的一生弥足珍贵,而眼睛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大家都熟悉地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去爱护其他的事物。另一个人需要眼睛,对于看世界的渴望是那样的迫切,所以当他们从没有到拥有的时候,从只能感知到能够看见的时候,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永恒的。这不是一双永恒的眼睛,但是被无限延长了,所以称为“永生”。就像一个生命一样,因为放弃自我,而让他人获得生存的机会,他是虽死犹生的,他的生命就会被称为“永生”。
这些基本可以概括前两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很多同学认为不必要。最后不但留了下来,还成为一个重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每一个人都懂得要看护眼睛。而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题目题目,顾名思义。题目最能反映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画龙点睛就是这个含义。所以在命名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让人产生想要读下去的愿望;当然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也需要认真对待,从题目入手,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学会读书的一种重要方法。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会用的,善于看世界,善于发现。能发现问题,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即是拥有了一双永生的眼睛;能够学会学习,即是拥有了一双永生的眼睛;能够洞悉他人的需要,而在自己生命终结时,把希望留给他人,更是有一双永生的眼睛。像文中“我”的亲人们一样,让他人获得光明,那就不只是一双永生的眼睛了,还有了一颗爱的心,一种济人的美德,一种人间真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