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连叔曰:“然!瞽(gǔ)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rǔ)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qí)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22560103/06f71ed877f46dd4.png)
译文
连叔说:“是啊!对瞎子,没办法给他看五彩的美观;对聋子,没办法给他听钟鼓的乐声。哪里只是身体上有聋有瞎呢?心智上也有啊!这种话就是针对你而说的。神人啊,他的能力啊,将会包容万物,混同为一体。世人只期望天下太平,神人怎么会劳劳碌碌把治理天下当成一回事呢!神人啊,外物不能伤害他,洪水滔天不会使他溺毙,严重的旱灾熔化了金石、烧焦了土山,也不会使他燠(yù)热。他发挥一点剩余无用的力气,就可以造就尧、舜那样的功业,他那里肯把世间的俗务当成一回事呢!”
解读
肩吾在上一段请教于连叔的问题,在这一段文字中得到了明确的答复。
这一段文字借连叔夸张的语言,批判了无鸿鹄之志的肩吾之流,更不具备鸿鹄的视角,来认识这个世界。
庄子想要告诉人们的是,不要认为他人的观点怪诞,往往看似怪诞的观点,是从大视野,从另一个视角观察的结果。
普通人观察事物是有视角的,而圣人的观察可以说是全视角(即无视角)。他经过了依次“重内轻外”到“有内无外”再到“无内无外”的升华与超然。
对于得道圣人来说,已经不存在内于外的分别,就像本段文字所说的“旁礴万物以为一”。从“整体为一”的观点而言,那些二元对立的现象自然会殊途同归,万法一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