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刚说了想吃什么,手机就蹦出了它的推荐;刚说了要买什么,就出现了广告。
可是,手机怎么知道你刚刚说了什么呢?
一位读者2018年11月的投诉,他怀疑外卖App在“偷听”自己说话。于是呢,《IT时报》记者耗时3个多月,通过模拟用户使用场景,对安卓手机、苹果手机、苹果平板电脑上的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进行多轮测试。在随后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时间里,出现相关推荐的概率高达60%-70%。对此,饿了么和美团回应:不存在“偷听”!
呃……这都是什么情况啊?
网友立马分成三派,吵翻了。
一、支持“被偷听”。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1e573a2d74e130f4.jpg)
这一批网友,举出了大量的自身实例,力证这些APP就是在偷听。
对于这样的网友,我就是抱着听故事的态度,看看热闹。看大家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嗯!挺生动,挺有现场感!
虽然我没有这样的经历,可是听听大家的惊悚传奇,也是很过瘾的。
来来来,咱们搬个小板凳听故事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040f41157973f7c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6eba8e1583778e3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8e7965dbdfde987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f54082ed72d599d7.jpg)
是的,你怎么解释这些巧合呢?
二、认为是大数据的原因。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017abf7ad5495652.jpg)
持这种观点的网友,对“被偷听”的说法,表示了克制的反驳,和适度的不屑:别一惊一乍的,哪有什么偷听?是大数据在收集你的生活信息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5fada5fced659b8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19e517e99bb69ea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ee0e0721db2c4f37.jpg)
说实话吧,我还是比较相信这个说法,觉得这个解释起来还算靠谱。一方面大数据自动收集信息,一方面智能分析推荐。这种技术特色,不止在网络商场存在,头条的智能推荐阅读,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精准营销!对,就是这个核心词。
想象一下,美团饿了么采用人工或者技术的手段,监听着全国人民的手机,这也太恐怖了吧?对于国家安全层面,也是一大威胁啊!
谁会允许他们如此惊人的存在?
三、心理学角度解释。
嗯!我比较同意从学术的角度看问题,显得咱们比较有文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58624ee7176c82e5.jpg)
其实,就是“孕妇效应”吧!即一些偶然因素,随着自己的关注,而让你觉得它是个普遍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f6afdb57bf02fc2a.jpg)
通俗点儿说,如果你是孕妇,或者家里谁怀孕了,走在大街上,你会格外注意到大街上有其他孕妇!好多个,不止你一人!
对!就是这样。你开了奔驰就更容易看到奔驰,你拎个LV就发现满大街都是LV。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视网膜效应”,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我们就会比平常人更会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世界其实挺丰富多彩的,看你把内心投射在哪里。
四、他们不是观点派,而是行动派!他们(包括我),立刻对着手机喊起来:我要吃烤肉!然后,打开某个APP,验证一下有没有好吃的烤肉推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bd7693b91d32e6b3.jpg)
说真的,真的很佩服这届网友,心大!
不管多么严肃的事情,他们都能玩个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对啊,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我们放松、放松……
你就瞧瞧生煎包的要求,一说出口,大家嗨皮的反应: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5752/a86a11e8ec51624a.jpg)
不过,随着关注度的迅速提升,相关公司还是有了一个正向态度:
近日,记者更新了最新iOS版美团外卖、饿了么,它们都不再索取麦克风权限,不过安卓版里的录音权限依然存在。
这个福利还是要得的!
嗯?等一下!为什么安卓版还存在?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
我抗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