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
每到这一天就会有很多关于图书的活动,更是有很多人站出来鼓励大家多读书,甚至“胡乱鼓吹”读书的好处。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我也会向身边的人推荐我觉得收获比较大的书籍。但在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我们不应该“胡乱鼓吹”读书。以下分享两个我认为“看似好心鼓励,实际上衍生出很多问题”的说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个说法: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读书(错误理解衍生出来的问题,读书是孩子的事情)
这句话衍生出来的问题,混淆了“读书”和“念书”的概念。读书又是被我们代指“上学”,但这并不是全部。所以古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劝学的说法,和如今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多是指上学接受教育并通过高考(科举)的方式一跃龙门。所以后来又演生出了“读书有用论”和“读书无用论”之争,他们都讲名利与读书挂钩。
还有一些人认为,读书是孩子的事情,毕业了工作了读不读书就不重要了。读书是苦差事,小时候在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下吃够了苦,长大了就可以彻底解放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对成年人的读书调查中,阅读量远远低于儿童。
所以,我认为,孩子应该多读书,成年人同样也应该多读书,读书不只是被动接受学校教育,它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成年人也有获取知识增加见识的需要。
第二个说法:多读书、读好书(错误理解衍生出来的问题,以量取胜,有优劣之分)
在读书的“圈子”里也会有莫名的胜负欲。我身边会有一个月读了多少本书的比拼。还会有各种鄙视链,读了五本的就比看了半本的优秀,看专业书籍的就比看小说的优秀,看纸质书的就比看网络文学的优秀,电子书、公众号的推送都不叫读书。当然他们还会一起鄙视打游戏、刷短视频、追剧的人
对此,我的做法是默默的关闭排名,不会主动提起自己读了什么书、读完了几本书。当熟悉的人说:“哎呀你好厉害啊,你真是个文艺女青年啊。”我都会回复“这只是个人爱好,就和你喜欢看追剧、刷短视频一样,图个开心。”
这也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胡乱鼓吹”读书的原因之一。读书只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想了解动植物的演化、罪犯的心理、霸道总裁的爱恨情仇、复仇者联盟的世界观、会计职业入门技能、如何养猪、如何实现财富自由,通过视频、图书、新闻、演讲都可以。印成文字并没有让这些内容变得更加“高尚”,坐在午后的暖阳里捧着一本书还是在做家务的空隙刷手机,了解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就够了。我们不必把读书过度“神化”
如果非要比较我认为,读书是主动选择、其他形式被动接受的成分更多;成本的书籍内容上更具逻辑性和完整性,豆腐块文章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看文字需要静下心来理解思考,其他途径“三心二意”也未尝不可。当然事无绝对,各有千秋罢了。
我对读书的一些浅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