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很多小伙伴都在追看。这部剧的名字,来源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说到李清照,这位才女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被严重地标签化解读了——有人说,李清照是“赌神”。因为她有一篇文章,叫做《打马图序》中,坦露了自己精通赌博,列出了20多种赌博的方式,还开创了“新玩法”。
有人说,李清照是“酒鬼”。因为在她流传至今的所有词中,有一半都提到了喝酒。光是我们学过的,就有不少,比如:“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还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还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所以啊,就有小伙伴儿说,李清照要是生在现代,那一定是妥妥的“夜店女王”。更有人说,李清照是喜欢“小奶狗”的典型代表,因为她49岁的时候,嫁给了她的第二任丈夫——30多岁的张汝舟——可比她小十几岁呢。
这些标签或多或少地,带着偏见和误解。《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是一部关于李清照的研究专著,虽然是史学著作,但是并不难懂,读起来十分流畅,这本书是历来解读李清照的所有著作当中,数一数二的中肯之作。
作者艾朗诺是一位美国汉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汉学讲座教授。这位学者对汉学的研究非常深入,专攻的是宋代史学文化这一类。
艾朗诺参与撰写了《剑桥中国文学史》,还翻译了钱钟书的《管锥编》,钱钟书的这本书相当地深奥,连中国人都不太能看懂,传说金庸老先生就曾经拿着《管锥编》,老老实实地跟钱钟书说:好多地方我看不太明白。
而这么难懂的书,艾朗诺却把它翻译成了英文,我们可以想象艾朗诺的汉字功底相当深厚。
艾朗诺在写李清照的这本《才女之累》的时候,结合了海量的资料,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还原了一个更加接近真实的李清照。近千年以来,每一个朝代和时代,都对李清照有不一样的评价。所以书的副标题又叫做“李清照接受史”,作者穿越了层层的偏见和误解,最终被大家接受。
艾朗诺在这本书里,主要从三方面还原了李清照的真实形象,李清照十九岁之后,所遭遇的三次人生挫折。
第一次来源于父亲被罢官;第二次来源于丈夫赵明诚被罢官、并且在战乱中病逝;第三次则来源于张汝舟的骗婚。
艾朗诺在这本书里,又从三个方面刷新了我们对李清照的认识。首先,她是一个非常热爱创作,并且能够把创作和生活分开的人;其次,改嫁和闪婚闪离,这两件事让李清照在死后的很多年中,一直饱受争议和误解;第三,李清照不是传统的婉约派,她的学识和思想在很多时候是超越男性的。
01. 关于《才女之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叫李格非,是苏轼的得意弟子,担任的官职是礼部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副司长。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是知书达理的名门之后。李清照的外公是一位宰相。李清照的老师叫晁补之,是大名鼎鼎的“苏门四学士”之一。
这样的原生家庭,算是相当优越了。所以,李清照小时候就受到熏陶,读了很多书,她的文学功底就是在这个时期打下的。
她不仅读书多,而且天分也好,在很小的时候就写诗作词,受到很多文坛前辈的认可和夸赞。
李清照少女时期,跟父亲一起生活在当时的首都——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开封市。
大都市的文化氛围,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那首著名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这首词可以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一问世就轰动全城,也标志着李清照开始在北宋的文化圈里崭露头角了。
李清照十八岁那年,跟当时二十一岁的赵明诚结了婚。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吏部侍郎,和李清照父亲一样,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吏。所以李清照的第一次婚姻,算是门当户对的政治联姻。
当时赵明诚还在太学里念书。在这里要普及一下“太学”的概念,北宋的大学,是国家最高的教育机构,它培养出来的人,都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
婚后第二年,也就是李清照十九岁那年,小两口就经历了第一次危机。我们纵观李清照的整个人生,这一年也是她人生的分水岭。因为是政治联姻,两家父亲又都是当官的,两派之争,必有输赢。
根据诏令,李清照作为黑名单家属的女儿,不能再留在京城。于是,李清照夫妻经历了两年的异地恋。沒过几年赵明诚父亲病亡,赵家三兄弟全部罢免官职。这时的李清照,才二十三岁。
赵明诚被遣返老家青州后,一待就是十年。直到李清照三十四岁那年,赵明诚收到了被平反的通知,到当时的江宁,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当知府,相当于今天的南京巿长。
看起来是个好消息,但坏消息也随之而来,赵明诚很快在外地纳了妾,李清照的词里,有了哀怨的影子。四十五岁时李清照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历史书上只告诉你李清照格局开阔,但没告诉你的是,这首诗里的悲愤,竟然来自于自己的丈夫。
在逃亡期间,赵明诚病逝了。李清照带着那些跟丈夫一起收藏的金石字画,提心吊胆地一直投奔在各种亲戚的路上。
《少女之累》的作者艾朗诺,发现李清照并不是一个只知道伤春悲秋的文弱才女,她有着不亚于男性,甚至超出男性的政治见解。
艾朗诺得出的结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李清照是如何孤身一生守护家庭财产、争取个人自由、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她是如何凭借作品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02.《才女之累》刷新对李清照的认识
我们复盘李清照十九岁以后的人生,尤其是她的两次婚姻,就会发现她的另一面,她绝不是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那个简单的才女。
李清照的第一段婚姻,如果全都是幸福和谐的画面,那是不客观的。作为才女的李清照,也经历了每一个普通女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
李清照的第二段婚姻,“有勇有谋”才是真相。
我们总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但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李清照不但沒见到彩虹,很快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三次打击。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带着夫妻毕生收集的所有文物,来到杭州,遇到她的第二任老公张汝舟。当时李清照49岁,张汝舟当时三十来岁,学问做的不好,只是个进士而已。
婚后不久张汝舟本性暴露无遗,多次要求变卖古玩字画,另外张汝舟为了骗取官职,还谎报信息。这些完全超越了李清照的底线。
按照宋朝的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都要坐牢两年。就算是顶着牢狱之灾和舆论风暴,李淸照也毅然这么做了,她的勇气实在不是常人能及的。
因为张汝舟多报了参加科举考试的次数,非法获得免试资格,骗取了功名。
就这个罪名张汝舟被贬到偏远的柳洲,宋朝当时的法律同时又规定,“如果丈夫被流放,妻子不但可以离婚,而且可以保有属于自己的财产。
于是,李清照顺理成章地解除婚姻关系,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经历了这一系列的灾难后,她并没有消沉,对诗词创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按照《才女之累》作者的研究,晩年的李清照恢复了前夫赵明诚遗孀的身份,也重新回到了贵族阶层。
03.李清照的人生给我们现代女性的重要启发
你想立志成为最厉害的人,修炼的第一项,就是要耐受寂寞。
在古代,才女是不被理解也不被接受的,“才”只应该是“女”的一种点缀和修饰。尤其是不允许女性的作品被发表,被公众阅读。比如,《红楼梦》里的女孩子听说她们的诗词传到外面去了,觉得很不好,有一种被窥视的感觉。
在《才女之累》这本书里,作者提到了李清照把文学看成是自己生命的意义,她觉得自己存在的目的就是对创作的热爱,不论结果怎样,她始终是把文学当成自己终身的事业来看待。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不被理解的——才华不被理解,婚姻不能称为幸福,她几乎是单枪匹马地站在整个时代的对立面,因此孤独寂寞是一定的。
如果你觉得她沒有乐趣,那就错了。她对于创作的渴望,她在创作中得到的乐趣,寄托的感情是巨大的。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文学和艺术对于观众是欣赏,对于作者却是一个人的寂寞和狂欢,它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天才很少有幸福的,每一种生活都有各自的精彩和缺撼,完满几乎不存在。
《才女之累》的副书名,之所以叫《李清照及其接受史》,就是因为世人接受李清照是有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的。
我们不难理解李清照的作品和生活,但我们可以回头想一想:九百多年前的社会环境:
有几个人能懂她的创作热情?几个人能懂她在婚姻中感受到的寂寞?又有几个人能接受她的生活方式呢?
如果我们想要拥有现实幸福,就记住:先要看清时代,然后不要超越时代太多。就算你有超凡脱俗的才华,也必须先要有入世的智慧,最后才能幸福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