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移动支付对信用构建的启示
信用基于交易记录构建出来。如果这些交易记录是匿名的,那么无法对于累计信用产生作用。
但是区块链的好处在于他是一个对等通信网络。不像微信和支付宝,只能依靠品牌信用。而无法自证清白。
知乎上有一个很好的问题,支付宝的员工可以自己修改自己的支付宝余额么?理论上是可以的。
如果在区块链上呢,是不可以的。以太坊的小V,作为以太坊的亲爹,想修改自己的以太币余额也是无法做到的。
好了,引用王嘉平老师的一个金句:区块链是脱离于特定计算机的,一个冯诺依曼架构的可信计算环境。哎呀,精辟!
那么区块链在构建信用互联网的时候,如何取长补短呢?
长处在于它可以自证清白,不像支付宝和微信,还需要依靠一套管理体系来确保。但是谁又知道在某些环境下不会出现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事情呢?有一个企业家说,人性经不起考验。为了一百万作恶不值得,但是为了一个亿,那就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
好了,我们看到通过支付宝和微信,餐饮业的数据得以积累,进而产生了信用累积。这个信用通过第三方机构(微信,支付宝)传递到资本市场,餐饮机构可以更容易的获取资本市场的支持,扩大规模,开更多的连锁店。
问题是,区块链如果没有实名认证是无法完成这个信用传递的。所以实名认证是在现实社会中的一个刚性需求,不只是为了满足监管,也是为了整体的利益最大化,避免产生不信任的博弈浪费。在区块链上达成的共识,也还需要现实世界中的法律体系来做保障。
第二个,区块链上可以支撑这么多交易么?也就是大家经常谈论的TPS问题,也就是性能问题。
第三,对于这些数据如何分析?
传统的数据库结构做大数据分析是比较成熟的,但是如果从一个个区块里面去提取数据,分析,目前似乎还没有这样的工具。和一些做技术的朋友交流过,这个事情超出了区块链的范畴,回到大数据的范畴下来做。区块里的数据可以提取,映射到HADOOP等大数据的架构下来做一个可信的映射。用原有的大数据的范式来进行处理。而区块链只确保数据来源的可信,如果不相信,可以完整的重复一边,只要大家使用的数据一样,分析工具和方法一致,总能验证结论的一致性。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区块链现在不是作为一个支付,清算网络来作为底层的基础设施运行的。在区块链上记录的数据也都是现有的信息化系统通过接口来上链运行的。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法币系统和区块链基本上是隔离的。
没有了直接在区块链上的法币的支付,清算作为基础的数据沉淀,信用记录的数据基石也就无法建立。
现在创业者们能做的也就是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实现链接,让数据同时在两个系统上记录,运行。就好比原来大家都用银行卡交易,逐步的都用手机支付来交易了。这中间有一个过渡阶段。
说到这里,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区块链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一个是大家都已经理解的这种架构设计带来了一个可信的环境。另外一个是可信的环境产生的数据也是可信的。那么,现在我们做个减法,可信的环境和可信的数据,二取一,只选一个,选哪一个?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数据。既是没有区块链,有了数据,也能做更多的事情。比如支付宝虽然没有做到区块链这种分布式的可信架构。但是他的数据依然是可信的,可以用来分析信用,做风险管理。
有了区块链这个不一样的底层架构,对于可信数据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
再说一个反面的例子,之前我和很多小伙伴讨论过税银贷的业务模型设计,最后证明走不通。如果只把企业的税务数据,以可信的方式记录到区块链上,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链条。就好比餐饮企业的数据,如果只有销售数据,那也是无法形成完整的信用评价传递到资本市场上的。也还需要上游的供应链的相关数据。而我们咨询了征信机构对于企业信用评价的模型,也是说,税务数据只是一个配菜,算不上企业信用评价的主菜。
总结一下,区块链要构建信用互联网,有哪些重要的事情要做?
1:实名认证的用户
2:大量真实的交易记录数据
3:和目前交易系统兼容,互通的工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