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和我同年,生于1961年,父母亲在省煤管局工作,兄弟三人,他与老二是一母同生的双胞胎。
我俩都是1982年参加工作的,我比他早去几月古交矿区建设指挥部。他技校毕业,学的是测量专业,因此被分配到设计处测量组,经常跑外业。虽说是在同一处室工作,但因工作特点和内容的区别,平时相处不是太多,但也不至于生疏,见面打个招呼、说上几句还是有的。当时的印象是,他喜欢唱歌,而且唱得不错。好几次“七一”大合唱,他都是设计处合唱团的男声领唱,每逢于此,小杨很是风光。据他说,学校漂亮的音乐老师小王有情于他,我们只是听听而已,未见开花结果。
小杨是个实在人,实在到很容易相信别人的话。记得1985年秋天某日,设计处处长王泽宽去国外考察归来后,送我们设计室的个别同事每人一包口香糖。我们几个在办公室边嚼边聊,他见状后询问,不知是谁开了一句玩笑,说王泽宽发放口香糖,他听后转身离去。不一会,王泽宽一脸无奈地来到我们的办公室,指着我们几个说到:你们就好好地胡说八道吧,小杨刚才去我那里领口香糖去了。我们立即矢口否认起来,等王泽宽离开后都笑得直不起腰来,从此以后,再不敢和小杨开玩笑,生怕惹出点么蛾子来,让大家下不了台。
小杨很会过日子,平时省吃俭用、不尚铺张,没有一点城市长大的孩子的作派。看来,其家庭教育和影响十分正规,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相处几十年,从未见他购买过什么奢侈品或反季节的高价食品,真正地把钱用在刀刃上或一块钱掰开两半花着。他的勤俭节约有口皆碑,如果说起谁谁不会过日子来,小杨保证是搁其在外的。有一年,单位分发过年福利,每人分得十来斤大鱼,许多人利用工作的间隙收拾起来,开膛破肚、垃圾塞满了垃圾道。当时,北方人还不怎么喜欢吃鱼,也不会吃鱼,个别人将切割下来的鱼头用报纸包着扔到楼道中。小杨将大鱼头收起洗净,炖了一大锅,香味飘满整个楼道。人们才知道鱼头可以这样吃,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扔大鱼头现象从此再未发生。
小杨注重养生,平时一直练着气功,据说效果良好。不过,他练功不是赶社会上的时髦,来时一阵风、去时了无踪,而是长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打坐功夫十分了得,不亚于得道高僧。正因为如此,加之洁身自好,没有染上我们这些人常有的抽烟、喝酒等坏毛病,所以小杨直到变成老杨也能保持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质。
小杨做事认真细致,安排的工作都能落到实处,从未有过任何差错。因此,1992年古交给排水公司筹备后,他调入进来,担任起公司调度员。几十年来,兢兢业业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生产指挥、令行禁止,上传下达、准确无误。尤其是那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写出来的字迹堪称“字帖”,成为公司调度员基本功训练的活教材。他负责的黑板报,在总公司组织的黑板报展览中多次获奖,在公司职工中小有名气。不过,老杨从未居功自傲,还在尽心尽职地工作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