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瞻阅有感 得一而生

作者: 道清有感 | 来源:发表于2021-01-25 23:55 被阅读0次
原文  第三十九章  一百三十九言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王侯无以为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王侯自谓孤寡、不谷,是其以贱为本也,非欤。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碌碌若玉,落落若石。

昔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贞。

得一之真义,即为~遵道而消磨盛极之锐气致谦,化解失和之纷扰致中,调和强烈的光芒致柔,涤除蕴含的暇垢致正,以致刚柔并济、中正和谐,融汇归一,得道证觉。

纵观宇宙初始以来,凡致,和谐归一的宇宙万物之状态,会发现:

天惟有和谐归一之时,方能四时分明,风调雨顺,万象更新;

地惟有和谐归一之时,方能地负海函,春风浩荡,生机盎然;

神惟有和谐归一之时,方能返本归元,鸾姿凤态,通真达灵;

谷物惟有和谐归一之时,方能春华秋实,五谷丰登,穰穰满家;

万物苍生惟有和谐归一之时,方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王侯将相惟有和谐归一之时,方能政令通达,人心和顺,国泰民安。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王侯无以为贞,而贵高,将恐蹶。

反观天若失和,必然生态失衡,气候极端,瘟疫蔓延。

地若失和,必然山崩地裂,江河泛滥,灾害频发。

神若失和,必然长恶行邪,妖言惑众,蛊惑人心。

谷物若失和,必然种性衰劣,产质降低,粮食匮乏。

万物若失和,必然种性退化,适应能力降低,或滥捕滥伐,过度捕捞,导致生物链失衡,物种灭绝。

王公大臣若失和,必然纲常混乱,政令滋彰,徇私枉法,贪污腐败,世风日下 ,人心不古,以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纷争四起,覆亡无日。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王侯自谓孤寡、不谷,是其以贱为本也,非欤。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碌碌若玉,落落若石。

因此,尊贵应以贫贱为其之根本;崇高应以卑下为其之基础。

所以贤明尊贵的王侯称自己为,孤立羸弱,无助潦倒的。

这是因为,贤明尊贵的王侯,谦虚卑恭,奉贫贱为其根本,如爱惜自己的身体一般,爱护容载天下民众,以民众的荣辱得失,为自身荣辱得失,一心利益引导民众趋于愈好的形势发展,并非真如所述之状。

所以,方能得到天下民众的拥护爱戴,以致万民归心,万邦来朝,凝聚一体。

贤明的王侯,不以尊贵崇高而自居,谦卑自诩为平凡普通之属,一心利益民众不欲己而行为。

正是因为,其谦卑处下,无私博爱,方才能成就,其无比尊贵高尚的德行,被天下民众遵奉为万民之主永世流芳。

弟子道清虔诚顶礼:本师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叩)

回向:

弟子道清:虔诚瞻阅本师圣德道祖之圣典,仰叹本师圣德道祖,极致圆满之正等正觉。

虔诚愿以此功德回向予:本元之内一切众生,祈愿:众生身心康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自然和谐,一体共荣。

弟子道清:瞻阅本师圣德道祖之圣典,记录所感与大德先知、老师们,共同修学研习,还望大德先知、老师们不吝赐教,后学道清拜谢。

道清致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瞻阅有感 得一而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vc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