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我烦恼,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
第五课说「我绝不是为了我所认定的理由而烦恼」,以及第六课「我烦恼,是因为我看了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到了这一课,耶稣继续发挥「我烦恼,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耶稣为我们解释其中缘由:
(1)这个观念十分重要,因为它纠正了知见上最大的偏执。你心中早已认定,是那个可怕的世界,那哀伤、残暴或疯狂的世界,让你感到焦虑不安。其实,它那些特质都是拜你所赐。世界本身是不具任何意义的。
我们总会在世上看到残暴、仇恨、疯狂以及种种惨不忍睹的景象,耶稣并未否认我们所见的一切,只是告诉我们这些景象全都虚幻不实。他并不要我们否认自己的经验(T-2.IV.3:8-11),但他会帮助我们了解这些经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烦恼,并非世间某人或某事害我的,第三十一课「我不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也是类似意思。这是《奇迹课程》一贯的主张——世界本身毫无意义,因为它源自毫无意义的一念。这无意义的一念即是:「我可能与上主分裂,不仅是可能,而且我已经与上主分裂了。」这种念头之所以毫无意义,因为它纯粹是为了抵制唯一有意义的「上主与祂的创造一体不分」这一真相。如果相信自己可能与那唯一的「意义」决裂,由此而生的想法怎么可能有意义!
(2:1-2)这个练习要张开眼睛来做。环顾一下四周,这回要慢慢地看。
前一课耶稣已经告诉我们,眼之所见和脑之所想其实是同一回事;到了这儿,他再度把焦点放回我们所见之物上。
请特别留意下文的要旨:所有的幻相不仅是同等的,而且是同样的虚幻。
(2:3-7)在你的目光由一物缓缓地移向另一物之际,间隔等长的时间。不要让视线移动的间隔长短不一,尽量维持固定的速度。你所看到的东西本身并不重要。目光所及之处,你应给予同等的注意力及同等的时间,同时这样提醒自己:这是学习平等看待万事万物的入门训练。
我在第一课开场之前,已经概要解释过小我的第一条无明法则「幻相有层次之分」,它的意思就是说,世间某些人或某些事好似比其他人或事更为重要。当我们操练「我烦恼,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时,最难破除的正是分别取舍这一根深蒂固的习性。耶稣告诉我们,万事万物之所以同样的无意义,只因它们全都出于同一个无意义之念。
我们在时空宇宙内看到的一切,包括自己在内,不过是「我们可能与上主分裂,而且已经独立自主了」这一原始妄念的一块碎片而已。每个碎片都带有原始妄念的特质,也就是上主之子忘了一笑置之的那个「小小疯狂一念」(T-27.VIII.6:2)。我们只需记得一笑置之就好了,不是因为它在世俗眼光中显得多么可笑,而是因为它的荒谬。我们的微微一笑,表示它毫无意义,因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我用大家熟悉的意象打个比方,好比一大片玻璃掉落地面,碎裂成上亿个碎片,每块碎片仍具有原玻璃的特质(都含有玻璃的化学成分)。我们每一个人以及万事万物,都只是其中一块碎片,同样不具任何意义,因我们全都来自同一个无意义之念。
为此,真正令我烦恼的原因是,世界好似再度证明了我对世界的看法是正确的。只要我还相信自己活在外面那个世界里,它的存在不时提醒我当初打造出这一世界的原始妄念;更可怕的是,我的个体生命证明我确实毁了天堂,谋杀了上主,我怎么可能不寝食难安?因为我相信上主必会回头跟我算账,这种思维,后面两课还会继续延续下去。
无论如何,耶稣并不期望我们操练了《练习手册》就能够领悟上述深意,那还得借由研读《正文》才可能参透。不过,他的确期待我们开始用心操练,放下自己对所知所见的执著。
在下一段练习里,耶稣要我们同时套用正面(积极)以及负面(消极)的形容词。
(3:1-6)当你环顾四周之际,不妨这样对自己说:
我认为我看到了一个可怕的世界,危险的世界,仇恨的世界,悲哀的世界,邪恶的世界,疯狂的世界。
诸如此类,不论脑海里浮现什么形容词,你都可以使用。如果出现的词句好似积极的,而非消极的,也可加进来。例如,你也许会想到「美好的世界」或是「满意的世界」。这类词句浮现脑海时,与其余的一并列入。也许你目前还无法了解,为什么要把这些「好的」形容词并入练习内;只须记住,「好的世界」影射出「坏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影射出「差强人意的世界」。
这儿虽没有明讲,但显然是在影射让人类陷于二元思维世界的对立现象。《正文》曾把天堂定义为「对一体生命的圆满觉悟」(T-18.VI.1:6),在这一体之境,没有对立。换言之,天堂没有善恶之分,唯上主而已。这一认知乃是我们修行非常重要的一环。
(3:7-8)只要是掠过心头的词句,都是今天练习的合适题材。它们的外在性质无关紧要。
换句话说,不论你脑海出现的词句重要与否或神圣与否,它们全都源自同一个虚妄之念。幻相纵然似有变化万端的本事,最终仍是幻相。
(4)当你把今天的观念套用在你心目中认定的好事或坏事上时,记住,不要改变间隔的时间。因这些练习的目的就是要教你看出它们之间毫无不同。练习结束时,记得再加上一句:
但我烦恼,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
不论那个东西让你心生好感或恶感,都毫无差别。这一观念非常重要,与耶稣在《正文》第十九章「平安的障碍」的教诲如出一辙。他在那一章两度提及快感与痛苦其实是同一回事;(T-19.IV.一.17:10-12;IV.二.12)唯独在「幻相有层次之分」的前提下,两者才有区别。然而,只要慢慢练习下去,我们迟早会明白,什么差别也没有。
(5:1)既是无意义之物,便无好坏的问题。
当我们区分某物的好坏时,显然已经赋予它某种意义了。《正文》第二十四章开门见山这样说:「要学习本课程,你必须自愿反问内心所珍惜的每一个价值观。」(T-24.in.2:1)此处重申同一观念,只是说得更简单明确而已。我们一旦赋予某物价值,当然会说那个东西很有意义;既然有意义,必会相信它出于一个有意义的念头,因为不论我在外面看到什么,只可能出自于自己心里的念头。
那「有意义」的念头究竟是什么?不外乎:分别取舍是当然的,二元对立是真实的;为此,某些东西自然比其他东西更值得我重视。然而,它真正要说的其实是:「我的个别身份远比一体自性重要,我的人生或我的世界远比天堂重要,难怪分别取舍对我这么重要,因为活在二元世界的二元对立之我需要它来撑腰。为此,我不仅会如此地去看世界,而且还死心塌地地相信它真实无比。」
(5:2)那么,一个不具意义的世界为什么会使你烦恼?
如果世上还有任何东西左右得了你的情绪,你必然会相信世界不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地方;你之所以如此相信,只因你认为自己的生命很有意义。对小我而言,只有会强化它的特殊性的,才有意义;与它的特殊性扯不上关系的,则无意义可言。难怪它会不断怂恿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那些能满足我们特殊需求的事物上。下一课还会继续解释,为什么无意义的世界会令我们坐立不安。
(5:3)你若能接受世界本无意义,并让这一真理铭刻其上,那么这世界就会带给你无比的快乐。
当我们承认世界毫无意义时,等于承认「我的心灵一片空白」;唯有如此,圣灵的救赎法则方能透过我们而大放光明,耶稣的爱也成了我们唯一的存在现实。这一真理会为我们带来「无比的快乐」,因为这个自我已不再认同分裂与罪咎的思想体系了。我们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错了,耶稣那一套是对的,这才是令我们无比快乐的原因。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跟分裂和特殊的我认同了,不可能不害怕「这一切只是一场梦」,于是,我们便冥顽不灵地拒绝那「无比的快乐」,原因就是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我们宁愿自己是对的而不要幸福」(T-29.VII.1:9),因为至少我很肯定,「我不存在」这个念头绝对不会令我幸福快乐。为此,耶稣才会循循善诱,鼓励我们「小步小步地」前进(W-193.13:7),否则我们必会害怕「瞬间被连根拔起而卷入真相里」(T-16.VI.8:1),那个福气实在令人消受不了。我们需要的是宽恕的温柔美梦,将我们由小我的噩梦世界慢慢地过渡到觉醒于上主的境界(T-27.VI.13:4-5)。
(5:4-6)然而,正因它(世界)无意义,你会忍不住按照你想要它成为的样子而写出它的意义。这便是你看到的世界。这也是它在真理层面毫无意义的原因。
正因世界本身没有意义,才需要我来赋予意义,同样的,世界若是虚无(nothing),我也会是虚无,因此我必须假装自己是某号人物(something)才行。说真的,我们不都想成为某号人物?不管是令人刮目相看还是无药可救,都没有关系,小我根本不在乎玩哪一种特殊把戏。不论是上帝的宝贝或撒旦的宝贝,只要是个特殊的宝贝就行了,我们唯一不能忍受的,就是虚无。在《正文》第二十九章「反基督」那一节的结尾,耶稣提到小我永远都在追求「更多」——更多的乐还是更多的苦都无妨,只要是更多就好了。(T-29.VIII.8:6-12)
说穿了,我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自己不存在」这回事了。这个观念不只在这几课呼之欲出,更是《正文》的核心观念。这一念,也正是我们不自觉地抵制奇迹理念或害怕每日练习的真正原因。我必须假装自己是存在的,而且不得不编出一套思想体系,然后投射出去,打造一个世界;不论是从宇宙的宏观角度(因我们全是唯一圣子的一部分),或个体的微观角度,皆是如此。为此,我们不能不赋予世界意义,否则便得回头面对自己那套思维的毫无意义,更别提面对自己这一个体生命的无意义了。这一切全是在心灵的形上层次默默进行的,正如前文已经解释过,存在或存有的问题只可能发生于心灵层次。若回到个人的经验层次,活在形体世界的我们,最怕的就是失去自己的问题或烦恼,因为我们心目中的自己都是靠它们架构起来的。《正文》最后一章为我们点明,那就是我们所要维护的「纯洁无罪的面容」(T-31.V.1-3)。
下一课还会说到我们真正恐惧的缘由:如果不赶紧把自己想要的意义套在世界上,耶稣就会把他的意义加诸世界了,我们得先下手为强才行。这一点,适足以说明为什么我们那么抗拒冥想或祈祷,为什么一静下来就会坐立不安。我们担心心灵一静下来,耶稣就会乘虚而入,捷足先登,因为「唯有宁静的心才可能忆起上主。」(T-23.I.1:1)一旦真的如此,小我就没戏可唱,鼓吹分裂与特殊性的那套思想体系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难怪我们不自觉地认定自己正在与上主争天下,也不由自主地和耶稣及他的课程暗中较劲(这一点留待下一课细述)。在这些观点渗入心灵之前,我们会迫不及待地用自己的想法取而代之,绝不给自己任何机会去选择它们,最后落得几乎每个奇迹学员多多少少都曾经想要改写《课程》,比如说,把它改写得更好一点或更简明一点。追根究底,只因我们怕死了这部课程真正要传递的讯息,担心自己被奇迹理念改变,故抢先一步,按照自己的特殊需求将它改头换面。
(5:7)在你的自家之言底下,铭刻着上主的圣言。
在《奇迹课程》里,「上主的圣言」和救赎原则或圣灵可说是同义词。也可以将它解释成宽恕,或是说「修正」了小我分裂之言,使上主的圣言不再被小我遮掩。
(5:8-9)这一真理此刻虽让你不安,但你一旦抹去自家之言,就会看到埋藏于下的上主之言了。这些练习的最终目的即在于此。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并不真想操练每天的练习了,因为它会抹去我们的自家之言,连隐藏在自己之言背后的那套思想体系也无法幸免。第十四课还会重申这一观念。
耶稣非常谅解我们对他的教诲可能产生的抗拒,本课的结尾充满了我们早已熟悉的温婉语气:
(6)今天的观念练习三、四次就够了。每次也不要超过一分钟,你也许连一分钟都感到太长了一点。只要你一感到压力,就中止你的练习。
不施压,不恐吓,也没有令人内疚自责的戒条规定,更不会用灵修标准来要求我们,谁不想此生拥有这样的老师一路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