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四课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四课

作者: f516917bccd1 | 来源:发表于2019-12-13 22:19 被阅读0次

第十四课:上主从未创造过无意义的世界

(1)今天的观念一语道破了无意义的世界不可能存在的原因。凡不是上主创造的,便不存在。而且,任何真实存在之物,只能以上主创造的形式存在。你所看到的世界与实相毫不相干。它是你自己营造出来的,故不存在。

这类说法常被奇迹学员用来淡化奇迹形上理念,因而主张《奇迹课程》说的并非上主从未创造过这个世界,而只是上主从未创造我们眼中这种世界。耶稣确实说过这类的话,但他纯粹是为了让我们特别留意自己是怎么看世界的,才会作此提醒。其实,不只在《练习手册》,他更在整部课程许多地方都斩钉截铁地说,上主不可能创造出这个和祂的生命本质截然相反的世界。(T-4.I.11;T-29.VI.2:7-10;W-132.4-6;W-152.5-7;C-4.1)在具体的形相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变化无常,最终难逃一死,这种世界不可能来自上主,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

因此,你所「看到」的世界,这一说法本身就蕴含着世界的不真实,同时意味着我们的存在也不是真的,故说耶稣并不仅指「我们眼中」的世界而已。另有一些学员把这一说法理解成「上主从未创造我眼中的癌症」之类的观点。事实上,如果我真能看到一个世界,表示上主之外还有其他的现实存在;如果我真能感知到一个世界,就表示必然存在一个感知者及另一个被感知者,主体和客体,观者与被观者,这么一来,就把我们牢牢绑死在二元世界了。然而,上主只可能造出如祂自身一般的生命,也就是「存有」或「灵性」,亦即完美一体而且永恒不易的真爱。换句话说,凡是上主从未创造的,根本不可能存在;凡是祂创造的,才是真正的存在;真正的生命,必然存于天堂境内。

(2)今天的练习从头到尾都请闭上眼睛。省察心念的时间要短,最多不超过一分钟。练习也不要超过三次,除非你对今天的观念感到自在。这表示你真正了解这一练习的深意了。

一如既往,耶稣没有给我们任何压力。不过,我们会发现最后一句话很有意思,它暗示了正因我们不了解课文的深意,才操练得下去,否则一定会害怕这些「省察心念」训练的真正目的。因此,不要被「自在」二字的字面所误导,耶稣其实别有所指。

(3:1)今天练习时进一步学习放掉你铭刻在世界上的自家之言,而在那儿目睹上主的圣言。

耶稣想让我们看清,死抓住自己的想法不放,背后必然有它的具体动机。这些想法和念头不会凭空冒出,也不是像变魔术一般来来去去(W-158.4:1)。举例而言,当我想安静几分钟冥想或祈祷时,突然冒出一个很强烈的念头让我分心,要知道,那个念头绝不是空穴来风。它之所以出现于此时此刻,是因为我害怕自己一旦静下来,爱和平安便会由心灵深处冉冉升起,所以才赶紧用我的念头来取代耶稣的平安与爱,用我的特殊经验来阻挡爱的经验。

这句课文清楚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念:我如何去看待世界,以及我投射出世界的种种念头,背后都是有企图的。唯有与耶稣一起重视这些动机,才能释放它们,那些念头也才可能销声匿迹。于是,历历在目的,只剩下上主圣言。正如前文解释过的,上主圣言就是救赎原则,也就是「分裂从未真正发生过」之宣言。

(3:2-3)这一转换过程(也就是救恩之所在)的最初几步相当困难,甚至相当痛苦。其中有几步还会直接陷你于恐怖的深渊。

修持宽恕不是容易的事,必会激起很深的恐惧。(T-27.VII.13:3-5;W-196.10;M-4.一.甲.3-5,7)这类预警首度出现于《练习手册》,除了后面提到的次数更为频繁之外,《正文》与《教师指南》也常看到类似的提醒。如果奇迹学员内心从未有过任何挣扎,没有抵制过宽恕的冲动,或不感到恐惧或无聊,乃至一点也不曾想要把书本扔到窗外,诸如此类的情绪,表示他的修法一定有问题。如果不曾经历这些不安的反应,表示我们一定没有仔细聆听这几课真正要传达的讯息。

《课程》曾说:「受惊的人会变得非常凶恶。」(T-3.I.4:2)这几课会激起内心的焦虑,是因为它们不仅推翻了我们对周遭事物的看法,还直接质疑我们的存在身份。为此,耶稣在第十三课说:「认出世界无意义的本质,会让所有身处分裂之境的人坐立不安。」(W-13.2:1)凡是相信自己拥有自主独立生命之人,不可能不被这些话激得寝食难安的。故耶稣在此安慰我们,如果感到难以接受、心生恐慌而开始抵制,也不必过于大惊小怪。

因此,这几句课文的确很重要。修持《奇迹课程》可能犯的最大错误,莫过于否认小我的存在,并且低估了「正视小我,然后放下小我」的困难度。每个人都在想办法美化或轻轻松松地滑过这一过程,因为没有人真心想深究上述观念所蕴含的全部内涵——「我真的不存在」。可还记得我先前引用过的话:如果世界早就过去了(T-28.I.1:6),那么,身为世界一部分的你,也早就过去了;既然如此,此刻正在想、在觉察、在操练的你,究竟又是谁?这个问题所指涉的答案,怎么可能不把我们打入「恐惧的深渊」!

(3:4-6)但你不会被遗弃在那儿。你会超越过去的。我们已经朝着完美的保障与完美的平安迈进了。

耶稣要我们明白,恐惧、焦虑、抗拒及挑战只是这漫长过程的一部分,我们身边随时都有那位圣者的陪伴。我们知道耶稣说的是伴随我们穿越恐怖幻境的圣灵,唯祂能将我们由恐惧的深渊带到彼岸的上主圣爱那儿。(T-18.IX.3)由此可见,与内在的耶稣或圣灵建立关系是何等重要,因为祂们代表了「非」小我的思想体系,唯有祂们能带领我们穿越这个过程。若无圣灵陪伴在旁,任何人想单独正视小我,不是落得惊慌失措,就是陷入逃避与压抑,而设法粉饰太平。因此,耶稣在此告诉我们:「是的,你会碰到种种困难、抗拒或恐惧,但别怕!我会带领你安然通过的。」

第四和第五段,一边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执着练习的形式,一边又叮咛我们切勿排除知见世界中任何一物。可想而知,这实在很不容易做到。无怪乎耶稣这套「心念训练」的上篇会把「不设例外」当成如此重要的一个主题。

(4.5)闭起眼睛想一想掠过脑海的种种世间苦难。不论想到什么,都一一指称出来,然后否定它的真实性。上主从未创造过它,故不是真的。例如:

上主从未创造过那战争,故它不是真实的。

上主从未创造过那空难,故它不是真实的。

上主从未创造过那灾难(具体指明),故它不是真实的。

凡是你害怕发生在你自己或是你关心的人身上的事情,都是套用今天这观念的最佳素材。在每件事上,具体地指出「苦难」之名称。不要用泛泛之词。例如,不要说「上主从未创造过疾病」,而应说「上主从未创造过癌症」,或是心脏病,或任何令你害怕的疾病。

耶稣提醒我们,务必把个人和集体最害怕的事物全都涵括进来。这也再次显示「幻相没有层次之分」的认知是何等的重要!

现在进入第六段:

(6:1)你此刻的所见所闻,不过是你个人搜集来的恐怖戏码。

耶稣在此比较侧重于负面事件,但采用正面事件其实也有同样的效果。因此,可以这么练习:上主不曾创造癌症,但健康的身体也不是祂的杰作;上主不曾创造飞机失事,但安然降落月球的太空船也非祂的功劳。

(6:2-8)这一切构成了你眼前的世界。有一部分幻相是众人共有的,其余的则属于你私人地狱的一部分。这都无关紧要。上主从未创造之物,只可能存在于你自绝于天心之外的心灵内。因此它毫无意义。认清这一事实,再复诵一遍今天的观念,作为练习的结束:

上主从未创造过无意义的世界。

任何牵涉二元、分裂、个体或特殊性的思维,都与上主天心无关,因为祂是圆满一体的纯然真爱,任何分裂因素在天心内均无立足之地。因此,凡是不存在天心之内的,不可能有任何意义,必然也不可能存在。接下来,请留意「众人共有的幻相」这一说法,我们既然是同一圣子奥体(即同一心灵)的一部分,自然会在物质世界建立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比如尺寸、形状、色彩等等。然而,就算确实是众人的共识,也一样毫无弄假成真的能耐。《正文》说「没有比只看外表的知见更盲目的了」,(T-22.III.6:7)指的就是「共有的幻相」。这个重要的观念,后文还会反复出现。总之,唯有上主的真知才是真实的存在,小我虚幻的知见世界完全虚幻不实。

(7)今天的观念除了固定的练习时段以外,当然也可随时套用在令你心烦的任何事件上。运用时,越具体越好。然后这样说:

上主从未创造过无意义的世界。

祂从未创造过_____(具体指明令你烦心的事件),

因此它不是真实的。

大家可注意到,耶稣在这几课叮咛多少次,要我们把他的观点具具体体地套用在日常生活上,否则保证学不会这一课程,徒令小我窃喜不已。耶稣以他一贯的温和口吻,指点我们如何具体地把形色世界的种种幻相带入「非具体」的宽恕真相之内涵。

我们不难看出,耶稣如何把第八到十四课紧紧衔接最开头的七课,一步一步推出他想要传授的理念。他先让我们了解,眼前世界之所以无意义,只因打造出它的心念本身毫无意义。他还要我们明白,那无意义的念头包藏的祸心是「上主与我势不两立,而我必败无疑」。还有比这更可怕的念头吗?请注意!这念头本身也是一种防卫机制,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此处并未明说。它好似一种声明:「我不只存在而已,我可是非常重要的!我甚至还有能力激怒上主,把祂激出跟我一样疯狂的想法。」这一点在《正文》「无明乱世的法则」那一节描述得淋漓尽致:

想一想,这对天父和圣子的关系,可能产生什么表面上似乎真实的影响?祂们从此好似两个不同的生命。一方必会遭另一方定罪。祂们不只分歧,还会反目成仇。祂们之间形成敌对的关系,就像圣子内每个部分那样,一照面就起冲突,就遑论结合了。挫败的一方势力大减,另一方则趁机坐大。上主之子因着对自己和上主的种种作为,使他对上主的恐惧以及对彼此的戒惧愈加显得理所当然而且真实无比。……这种心态企图界定创造真相的上主,诸如:祂应作何想,祂必信何事,祂又会如何答复等等;并且对此深信不疑。圣子甚至不必向上主查证自己加在上主头上的信念究竟是真是假。他只会「提醒」上主祂该如何又如何;上主别无选择,若不接纳圣子的看法,祂就必错无疑。……如果上主不可能犯错,祂不能不同意圣子心目中的自我形象,同时又恨圣子那副德性。(T-23.II.5;6:2-4,6)

于是,上主如我一般疯狂地反击了,我那罪孽深重而且凶残无比的报复心态全都反射在祂身上。

果真如此(罪是真的),天堂就出现了一个对手,与它自身一样真实。上主的旨意从此一分为二,所有的造化都得臣服于两种相斥的法则及力量,直到上主忍无可忍,把冒犯天条的世界放逐出去。上主就这样发疯了,祂竟然宣称罪已经改造了祂的实相,从此圣爱不得不屈服于因果报应的淫威。(T-26.VII.7:3-5)

想象一下,这种想法赋予了我多大的力量!如果我有这么大的能力激怒上主,令祂不能不采取行动,我怎么可能不存在?然而,也不难想象这个荒谬无比的念头可能引发自己多大的焦虑。

于是,担心上主会报复的这个焦虑,摇身一变,成了一道防卫措施来遮掩真正让我焦虑的事:我根本就不存在!「上主会置我于死地」这个念头,只会让我愈战愈勇;那固然不是一件赏心乐事,但我至少知道怎么对付它——我可以建立一个宗教,不但能跟上主讨价还价,还可以搞一些仪式来平息祂的怒火,最后甚至可以把责任投射到异教徒头上,理直气壮地指责他们的异端邪说。不这样做,就得面对「我不存在」的念头。除了压抑、否认或想出一堆事情将它覆盖下去以外,我简直不知如何以对。

相关文章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上主从未创造过无意义的世界 (1)今天的观念一语道破了无意义的世界不可能存在的原因。凡不是上主创造的,便...

  • 肯恩行旅44

    肯恩行旅 44 第四十四课 上主是我赖以看见的光明。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三十四课

    第三十四课:即使在这事上,我仍能看到平安 (1:1-3)今天的观念开始提出「另一种看法」应具备的先决条件。心灵的平...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三课

    第十三课:无意义的世界令人恐惧 (1)今天的观念实际上不过是前一观念的另一种说法,只是比较具体地点出它所勾起的情绪...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五课

    第十五课:我的想法乃是我自己营造出来的意象 (1:1)那些意象,正因出自你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想法,所以你很难看清它...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六课

    第十六课:我的念头没有一个是中性的 这个观念主要是修正「我们的想法一点力量也没有」这一误解。就某一层次来讲,我们的...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二课

    第十二课:我烦恼,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无意义的世界 第五课说「我绝不是为了我所认定的理由而烦恼」,以及第六课「我烦恼...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一课

    第十一课:我那无意义的念头,显示给我一个无意义的世界 请注意,在本课里,耶稣把我们的想法和所知所见具体地串连了起来...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七课

    第十七课:我所看到的一切,没有一个是中性的 本课可说是前一课「我的念头没有一个是中性的」之延伸。我们再度看到《练习...

  • 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八课

    第十八课:我的看法所导致的后果,并非只有我单独承受 我在本书的前言曾经提过《正文》与《练习手册》的铺陈方式,耶稣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肯恩练习手册行旅第十四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vq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