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拆书稿哲思想法
(拆书稿)跟着村上春树学习如何写作

(拆书稿)跟着村上春树学习如何写作

作者: 王果果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19:55 被阅读5次

    写作与跑步的关系,在村上身上可以说是通过跑步而思考,通过书写而深化思考。

    2005年9月10日 | 考爱岛返回日本 | 时长2周

    复训加入坡道练习:

    回到日本后的事务很多,工作上面《东京奇谭集》的出版、《雷蒙德卡佛作品集》平装本的校对修改、《盲柳,睡女》的长序以及关于跑步的样稿续写都齐齐砸向村上。

    除此之外,东京事务所助手招聘要提上日程。当然还有返回剑桥后的几场演讲在等待着他。

    不得不承认,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并继续完成跑步的练习量积累,这看上去像是时间对村上的考核。

    毕竟他有他的职责,时间也自有其职责。只不过时间在很多时候要比我们人类完成的更加忠实和精准。

    在日本,村上还是会回到神宫球场附近练习,一个是因为离家近,再一个是因为长年累月的跑,习惯所致。但我更相信也是因为这里对他的意义非凡。

    也许每次在这里跑,都能让他想起决定做小说家的那个下午,那一声清脆的击球声,那个被他慢慢接住却看不到的东西,是赤子心吗,恐怕没人知道。

    尽管犹如一颗严丝密合的螺丝钉的村上慎之又慎的对待跑步这件事,但练习量还是下降了。

    即便特意请了人帮忙做身体上的拉伸,但肌肉还是像一台运行十几年的翻斗车:顽固、僵硬、启动慢。

    路过的人还会嘲讽,进了维修厂也不可能翻新,零件换不了,顶多重新刷个漆。

    但“年华逝去,肉体不再年轻”这件事倒是没有让村上过于苦恼,因为在他看来,哪怕冰箱里只有苹果、洋葱、肉桂和梅干,只要能用剩余的食材利利索索的煮上一顿随意但无不巧妙的菜肴来,就要感恩戴德了。

    反正一天的时间就这么长,局限在24小时。同样是吃饭,与其随便敷衍一口,菜式明确、品相俱佳的享受美食当然更令人满意。

    在个人的局限性中,跑步无疑对于村上更为有效的生活大有裨益。

    无法否认的是,也许这样的思考方式应该也是年华逝去带来的好处之一吧。

    如果说长跑者需要什么,一双鞋就够了。但小说家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些资质了。

    比如才华。但才华这种东西是不可控的,质量和数量一样不达标,就可能会让文坛界的一枚新星或泰斗直接夭折了。

    “勤能补拙”在村上那里翻译过来就是:(对普通人来说)对集中力和耐力进行不断的系统训练才能够提升才华的续航力。

    听上去和搬砖无异,但世界上哪一种职业和搬砖有异呢。可能只有搬砖不需要才华这一点区别吧。

    总归是,写作是一项体力劳动。

    想要持之以恒的写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每个写作人都需要各自想方设法从不同的侧面弥补才华上的不足。

    毕竟世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过当这些方法成为每个人的个性,成为其独特的妙味之后,做个独特的普通人不也很好么。

    2005年10月3日 | 马萨诸塞州剑桥

    复训进入tapering期(减量期):

    距离纽约赛事还有一个月,背心换上了长袖衫,跑鞋换了新的但依旧是钟爱的老牌子,不过查尔斯湖还是老样子。

    海岛娃娃总是离不开水太久,不然生命总是不够完整。

    但在流移变幻的湖水中,究竟是缺了人这一块微小的彩片而让“自然”这一块巨大的马赛克不完整,还是人的微观世界中缺乏了水会不完整,这就说不清了。

    和新伙伴(新鞋)磨合需要一段时间,加之长期练习带来的难以消解的疲劳感,让村上的步速慢的多。

    同时每日清晨“检验”一下矮小印度妇人不重样的衣服,思考看起来恢复很好、身材高大的中年白人为什么还依旧戴着助步器成了村上日复一日复跑生活的乐趣。

    跑步被赶超是常事。但人群中跳动的金色马尾辫和印着哈佛标志的深红色T更为显眼一些。

    她们看上去是优秀的、健康的、自信的,深具魅力,神情和身体都诚实的表达了年轻人才有的攻击性和挑战性。

    但在村上的眼里,却确实看到了类似传承交接的东西,她们奔跑的背影似乎就在说明这个世界好像就是一直在以这样实实在在的方式传承下去的。

    他不介意被赶超,因为她们有她们的节奏和时间,而自己也有自己的。赶超不代表什么,因为两者本来就不在一条跑道上。

    在日本时,村上时常会在跑步的路上遇到读者对他打招呼。在外国,这样的情况不多,但更重要的,是对“小说家爱长跑”这件事质疑的人也没有日本多。

    许多人承认作家是艺术家的同时,也认可“艺术是纯粹的”,但这种认知在经年累月”纯粹“的淬炼下——“艺术家不该拥有健康的生活”成为了作家登场的潜台词。

    艺术家有了烟火气,这事太奇怪了。

    最初的艺术行为是含有不健康、反社会的成分。村上认可这一点,所以写小说是不健康的营生他也承认。

    因为作家在创作时,的确需要用文字一点点的割开人类的皮肤,然后让藏身于人性中的毒慢慢渗出来,再小心翼翼的处理毒素,才能够进行下一步。

    但这种毒是一种感染性极高的慢性毒,很多人感染而不自知,年轻时仗着得天独厚的年龄优势肆意挥刀,但随着年龄增长,文字开始呈现出憔悴之色,也许依旧很美也许自有韵味,但创作能量日渐式微确是一目了然。

    村上更愿意称这种衰弱为”文学憔悴“,一种肉体活力过了巅峰期便逐渐丧失免疫力的病。

    人在步入晚年时,总是很脆弱的。一点小病就能要了命。

    因此打造一个能够对抗这种致命毒素的免疫体系,才能积蓄更多的能量,去建构更多的故事。

    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而村上选择的就是强化基础体力作为打造免疫体系必要的准备。

    以健康的能量处理不健康的东西,对抗、消化、吸收到共存。

    “毕竟如果盼望健康的人往往仅仅思考健康的事情,不健康的人则单单思考不健康的东西。这样一种偏颇,不会使人产生真正的价值。”

    1996年6月23日 | 北海道佐吕间湖

    为什么称村上的跑步为复训。

    在村上的生活里,跑步是他的生命线之一,起码在1996年以来一直如此。

    在此之前,村上每一次的跑步、每一次距离的数字性增长、每一年的马拉松赛,都会给他的心灵带来震撼。

    然而跑完佐吕间湖的一百公里以后,原本看似设定好的生活轨迹开始有了一点点不同。

    在这一部分里,我没有办法用我贫瘠的语言去绘出村上心中由意识形成的素描,那种让他高兴,又无法纯粹高兴的东西,甚至一度让他在奔跑的空白中踏入“稍稍不同的精神领域”的东西。

    就像他写到的,“跑过七十五公里,疲劳感突然销声匿迹后,那段意识的空白之中甚至有某种哲学或宗教的妙趣。其中有强迫我内省的东西。也许是因为这个,我再也没法以从前那种不顾一切,单纯积极的态度面对跑步了”。

    在美国的某一个戒酒协会里,有一句标语叫做“吸引,但不推广”。

    我能从他的文字中强烈的感受到那种对一件事的信念,坚定的相信自己跑步这件事。因为他的肉体和灵魂得到了双重成长。没有说教、没有强迫、没有推广,只是记录着跑步与村上春树这个“自我”之间的点点滴滴。

    不断吸着气的读完他这关于一百公里的手记原稿,我甚至渴望着经历一次他的“跑步蓝调”,渴望着体验一次独自一人跑完一百公里。

    确实无人敲桌子,也无人扔杯子了。因为他不再是他,他又亦是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书稿)跟着村上春树学习如何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yt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