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认知中,领导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能够鼓舞士气,能够出谋划策,能够带领团队走向胜利。
因为领导者的光环太过耀眼,我们会希望未来某天,自己也可以跻身其中。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导吗?为了成为领导,我们可以采取什么行动?
在回答上述问题前,先思考一会,你觉得管理者和领导者等价吗?
五大误解
《领导力21法则》中指出,我们对领导力有五个常见的误解。
误解一:管理者就是领导者。
误解二:企业家就是领导者。
误解三: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领导者。
误解四:引领潮流的人就是领导者。
误解五:位高权重的人就是领导者。
事实上,领导和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指的是影响他人,让他人跟随自己,而管理关注的焦点是维持既定的系统和流程。
企业家也未必是领导者。他们擅长的是发现机会和抓住机会,满足别人需求的同时实现赢利。然而,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善于跟人打交道,如果他们无法影响别人,就无法领导别人,也就不是领导者。
要成为领导者,一个人不仅要走在前面,还要有人愿意跟着他走,愿意服从他的领导,并且愿意采取行动去实现他描绘的愿景。所以,不论是管理者、企业家,还是知识渊博的人、引领潮流的人、位高权重的人,只要他们自身没有影响力,都不算领导者。
四个法则
领导力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它无法被授予委任,只能靠自己积累。
影响力法则
影响力,是领导力最本质的东西,是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
影响力与什么有关?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成为领导者,而有的人无论怎么尝试也影响不到他人呢?
书中指出,影响力和这7个因素有关:性格;关系;知识;直觉;经验;过去的成就;能力。
所以,修炼影响力的第一步,是认识你自己。摸清自己的性格、能力,回顾以往的成就和失败,明确自己与领导者的差距在哪,然后才能制定改变自我的策略。
影响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导航法则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能够预判未知风险,提前做好准备;能够灵活运用以往的经验,临危不乱地解决问题;能够听取他人意见,采取合理的措施;能够看得比别人多、看得比别人远、在别人看到之前看到可能存在的隐患。
在作者的领导生涯中,他一直使用这样的策略:PLAN AHEAD!
此导航策略共有9个组成部分:预先制定行动计划;列出目标;设定优先次序;通知关键人物;预留时间征得同意;开始行动;预测将会出现的问题;始终明白成功的方向;每日对计划进行回顾。
导航法则,反映了领导者的前瞻力,对时机的把控能力和对隐患的洞察力。追随者需要的是能够正确指引他们胜利的领导者。
授权法则
什么样的领导者会授权?答案是有安全感的领导者才会授权予人。
那些无法克服授权障碍,也就是渴望工作上的安全感、抗拒改变、缺乏自我肯定的领导者,很难搞清何时需亲力亲为,何时应该下放权力。他们不去发掘、培养人才,给予其资源、权利及责任,更不肯放手让他们去发挥自己能力。
核心圈法则
一个领导者的潜力,由最接近他的人决定。领导者的潜力是否能发挥,取决于核心成员的素质。也就是说,真正起作用的是领导者的核心圈。
要实践“核心圈法则”,你必须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关系网。你必须考虑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且让追随你的人也获得成功。那么,如何确定自己的核心圈的绝佳人选?
他们对其他人是否有很大的影响?他们能否给团队带来互补性的才能?他们在团队里是否担任要职?他们能否增加自己和团队的价值?他们能否给核心圈的其他成员带来积极影响?
在回答完这五个问题之后,我们才能确定谁可以加入自己的核心圈。
不是有个“领导”的头衔就称得上领导者,也不是整天念着“我要当领导”就能实现的。虽然成为领导者所要具备的品质太多,但,不试试怎会知道自己就不是那个“幸运儿”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