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的智慧

作者: 不明旧理的下铭 | 来源:发表于2016-04-22 07:48 被阅读48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0到1
    想读这本书是因为之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推荐,看完之后才发现彼得-蒂尔对创业的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也看到很多人评价这本书其实没那么神奇,但是我还是希望好好的总结一下,因为不容易做到并不代表不应该向他人取经学习。接下来我把本书的读书笔记分成个人、企业和社会三个方面来展开。

    个人

    书中提到了很多公司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会打趣的说到自己是偶然间获得了成功或者说是上帝眷顾了自己。然而其实在蒂尔看来并不是如此,诸如埃隆马斯克、史蒂夫乔布斯等人都不止创立了一家市值超过10亿美金的公司,这怎么可能仅仅是个巧合呢?作者提醒我们不要过分看重幸运了,成功的人都是有准备的。并以此引申出个人对待未来的态度。主要分为四种:

    1. 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
    2. 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
    3. 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
    4. 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

    作者明确的指出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如果计划缜密,那ta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因为ta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而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者对自己的未来迷茫且缺少行动,这是一种危险的,不可持续的状态。

    其次,对个人而言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自己可以解决的难题,并不是所有的人类难题都被别人解决了,这世界上还有很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攻克,诸如更快更省电的电脑,更好看的沙发等等都是一些人类有能力解决但是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创办企业的话选对合伙人很重要。有的人在选择合伙人的时候只是机械的看合伙人的履历,他们看到了合适的学历,看到了合适的成就,看到了合适的人脉,但是却没有看到最重要的性格。很多的合伙人都是因为无法继续愉快的相处下去而导致公司的管理层解散,这带来的冲击更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创业者有的时候不仅要看重合伙人的能力,也要看重合伙人的性格,选择和自己处得来的人创一份长久的业绩。

    在最后几章,蒂尔还提到有的人反对技术的发展,因为他们担心看到类似电影中的“天网统治地球”的场面,而有的人却不这么认为。在作者看来,无论如何科技发展,计算机并不会取代人类,因为计算机看似聪明的判断都是以人类给她的数据库输入成千上万的数据作为前提下实现的。当计算机能辨别出照片中的动物是不是猫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很惊奇,但是事实上这连三岁小孩都可以做到。只要在数据库中输入足够多的数据,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人类擅长在复杂情境下制定计划、做出决策,而电脑擅长处理大量数据的处理。计算机是辅助人类的工具,而非取代物。

    企业

    蒂尔在开始就讲到每个企业的成功是不一样的,争先恐后的模仿已经存在的公司很难获得成功。现实中在一些独角兽公司成功之后,就会有很多的效仿者出现,知名的比如facebook, uber, apple等。但是效仿者想要达到拓荒者那般高度是很难的,毕竟后来居上绝非易事,而且那时候市场不仅已经有一个招牌巨头,还充满了竞争,因为绝不止一个人想通过模仿发财。发现从0到1的口子本身就是一件难事,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相反从1到N的复制就算没人倡导,也会有一群人蜂拥而来。

    透过这个现象,作者又剖析道,竞争的成本是巨大的,垄断才有未来。市场上不乏激烈的竞争,耳熟能详的诸如UBER为了在中国市场发展,去年一年就要蒸发10亿美元,而且还将继续下去。相较之下垄断虽然被人们看作是不好的,要避免的,要被整治的,但是对企业来说达到垄断的高度才有未来。垄断的企业利润高自然是不用说,它还不必为自己的收入发愁,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有条件给员工好福利。但是垄断这个词天生属于世界少有的那1%,毕竟产品的价值超过对手10倍才算是有绝对优势,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垄断。强如苹果公司,目前都有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我想是因为IOS和安卓的距离被拉近了,它虽然还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已经达不到10倍之多了。

    初创公司的时候想要找商机不要想到哪个商业板块中去,而是想生活中哪些细碎的问题还没有被解决。成功的垄断一般是在一个小领域中。

    有很多创始人是技术流,认为产品的质量比一切都重要,所有会放下公司的营销。当然我也觉得产品的质量很重要,但是有的时候初创公司的流量确实会比较小,路子也比较窄。对自己的营销不是简单的传销,要有方法,以一种优雅的方式说服别人。

    社会

    从社会层面来讲,从0到1的创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原本人们认为世世代代下来社会财富只是总量恒定不变,在个体之间分配发生改动。但是事实是几千年下来有许多重要的发明,极大的创造了社会财富,现在人们拥有的财富总和是祖先的几十倍。相比较而言,从1到N的复制和模仿加大了社会的竞争,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只有相对较少的贡献,因为有很多的物质资源浪费在了竞争上,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不同的年代,人们对未来有不同的预期,由此产生不同的生活态度,投资的方向也不同。作者举了四个典型的例子:

    1. 1950~1970年的美国
    2. 1982年至今的美国
    3. 现在的中国
    4. 现在的欧洲

    1950~1970年的美国是有明确乐观未来的代表,人们对一切都充满信心,对一切的假设,猜想和理论都有倾听的耐心。有充足的热情和信心,人们自然也对探索的事业充满信心,对其的投资就会多很多。

    现在的中国则是明确悲观未来的代表,人们认为未来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就更多的选择储蓄,选择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而不是在无谓的投资中牺牲了自己的现金。

    1982年至今的美国在作者看来是最坏的一种状态,即“对未来不明确+乐观主义”。人们盲目的乐观,但是有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于是就什么都不作为,但又没有危机感,就这样一日又一日。人们不去储蓄,不为未来打算,企业投资也不相信高风险的探索事业,只想弄金融股票等短线回报项目。作者认为这种极差的状态总有一天会被打破,人们会醒过来。

    作者最后鼓励我们要相信人类的未来会加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这个阶段。

    我们是否在整个宇宙范围实现“奇点”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抓住独一无二的机会,在日常工作中创新。对我们——全宇宙、全球、全国、全公司、整个人省乃至刺客最为重要的是——独特。

    我们当下的任务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使得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从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独立思考。只有重新认识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见这个世界一样新奇,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我的感悟

    我读完之后深深被蒂尔的社会责任感所触动,真正的企业家应当有这样的情怀和抱负。我们似乎无法完全学会他的头脑和眼光,毕竟创立一家全世界知名的公司绝非易事。但正如他在最后所讲的,我们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即使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们也该忘掉书中的说教,结合这几个感触最深的知识点,自己思考。或许,最差的,在未来做决策的时候避开书中提到的失败案例,就已经算是有所收获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0到1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at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