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 大大大栗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5-09 22:00 被阅读132次

    l沉默的大多数

    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在我小时候,话语好像是一池冷水,它使我一身一身起鸡皮疙瘩。但不管怎么说吧,人来到世间,仿佛是来游泳的,迟早要跳进去。

    话语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话语想要教给我们,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在人间,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但你也可以不听。

    至于沉默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信不过话语圈。从我短短的人生经历来看,它是一座声名狼藉的疯人院。

    l思维的乐趣

    插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看。除此之外还得不到思想的乐趣。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黑下去,心里寂寞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还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茨威格写过一部以痛苦为题材的《象棋》,可谓现代经典,但我不认为他把这种痛苦写得十全十美了。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适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很多的人感受过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

    罗素先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

    只是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有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很美妙,却使我感到极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

    赫拉克利特早说过,善与恶为一,正如上坡与下坡是同一条路。不知道何为恶焉知何为善?所以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决不可对善人放松警惕。假设我被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里还能平衡;而被善良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自己。

    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别样的人更值得信任。

    l知识分子的不幸

    因为狂信,人就不想讲理。我个人以为,无理可讲比尸横遍野更糟。、

    信仰并不是总要导致狂信,它也不总是导致不理智。全无信仰的人往往不堪信任。

    不管是信神还是自珍自重,人活在世上总得有点信念才成。

    认真地思索,真诚地明辨是非,有这种态度,大概就可算作善良吧。如罗素所说,不计成败利钝的追求客观真理,这该是种美德吧。

    l积极的结论

    一个人快乐或悲伤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乐,同情他的悲伤,却不可以命令他怎样怎样,因为这是违背人类的天性的。众所周知,人可以令驴和马交配,这是违背这两种动物天性的,结果生出骡子来,但骡子没有生殖能力,这说明违背天性的事不能长久。

    面露蒙娜丽莎式的微笑,轻飘飘地抛出几句,让大家忍俊不禁。

    终于明白自己最适合做的事就是躲在家里写文章。这一方面因为性情不大合群,另一方面也是我始终向往乐观、积极的东西。

    l跳出手掌心

    仰之弥高

    保存在文化遗产里的智慧让人尊敬,而活人头脑里的智慧更让人抱有无限的期望。

    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死死盯住现时、现事和现在的人。

    l我看文化热

    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

    文化是创造性劳动成果。

    向隅而泣

    l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最能说明你是一件货物的事就是:人家拿你干了什么或对你有任何一种评价,都无需向你解释或征得你的同意。

    l智慧与国学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演示给别人看,有位贵妇说:这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道:刚生出来的小孩儿有什么用?很直露地寻求好处恐怕不是上策。

    中国人还认为,求学是痛苦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童不仅要背四书五经,还要挨戒尺板子。学习本身很痛苦,必须以更大的痛苦为推动力,和调教牲口没有本质的区别。

    总的来说,学习一事在人家看来快乐无比,而在我们眼中则毫无乐趣,如同一个太监面对后宫佳丽。

    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罗素先生说,虽然有科学上的种种成就,但我们所知甚少,尤其是面对无限广阔的未知,简直可以说是无知的。

    l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法国人在马赛曲里唱,不自由毋宁死。

    弗洛伊德对受虐狂的一种解释: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做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你转过来了。

    l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饥则食渴则饮。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

    我到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

    猪。

    l拒绝恭维

    我试图说明人经不起恭维。越是天真、朴实的人,听到一种于己有利的说法,证明自己身上有种种优越的素质,是人类中最优越的部分,就约会不知东西南北。我猜越是生活了无趣味,又看不到希望,就越会竖起耳朵来听这种于己有利的说法。

    l有与无

    终于开始写作——我做这件事,纯粹是因为,这是我爱的事业。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须做——这是一种本质区别。我个人以为,做爱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无。因为这个缘故,我的生活看似平淡,但也不能说是无。有一种说法是这样: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我觉着,我这一生绝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l诚实与浮嚣

    人忠于已知事实叫诚实,不忠于事实就叫虚伪。还有些人只忠于经过选择的事实,这既不叫诚实,也不叫虚伪,我把它叫做浮嚣。

    l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我不相信人会有所谓的命运,但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限度总是存在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限度,仿佛是命运在向你发出停止前行的命令。

    什么叫失败?也许人去做一件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叫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会常常失败,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长生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早已是降服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人生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

    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强者与弱者的命运是不同的。弱者不羡慕强者的命运,强者也讨厌弱者的命运。强者带有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强者为弱者开辟道路,但是强者往往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为大腹便便的游客打鱼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大多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be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