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都有节日祝福的传统,往往是在重要节日晚辈或部属写上名帖亲自到长辈或长官家里敬贺,有些人交往广泛,而正式的节日又时间短暂,无法一一上门,于是差遣家童将贺帖送到,收贺帖的多了却不见主人,受贺之人也想出了办法,在家门口挂一福袋,专收贺帖。
于是明代文征明写了一首《贺年》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写的就是这种情形。
有一段时间,主要是在学生中间流行用贺卡的形式祝贺新年或圣诞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写字都拿得出手,寄送也十分麻烦,已渐渐消失了。
电话普及的时候,电话祝福流行了起来,祝福的范围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变得十分的快捷轻松。
手机普及的时候,短信祝福显示出更大的优势,短信比电话更加的快捷,还具有群发功能,不过也会出现李四拜年署名张三的信息。发送祝福量爆增让几家运营商乐开了花,2005年春节期间拜年短信达到了110亿条,不过这个高峰很快就滑落了下来,以致运营商一直在怀恋那段好时光。
随着微信的发展,祝福的形式已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增加了动图音乐,但人们发送的兴趣已锐减,直到微信红包的出现,让人群乐开了花,2017年除夕一晚发送量达到了142亿次。全国所有人都在欢腾中,发愁的只有马云一个。
每个节日都会有人送上祝福,不管是群发的也好,还是单发的也好,都是一片心意。当然重要的人还是见面祝福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