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传世的木葫芦,形状憨巧、雕工精美、寓意吉祥,被人称之为花插。在现存的木器收藏品中,这样的器型十分少见,在没有别例参考的情况下,花插的定论并不权威。
实际上,除了名称之外,有木友对材质也提出异议。据介绍,木葫芦为晚明制作,黄花梨料质,未对其来源或出处进行说明。
从图片上看,葫芦呈黄褐色,雕花部分颜色较深,或是受铲地浮雕边缘死角里的皮壳影响。
在某些局部,深色中透出亮黄,与黄花梨底色有些类似,从颜色上看,木葫芦有黄花梨的可能。另外,在其中之一的颈部,还有一处鬼脸状纹理,但并非典型的黄花梨图案。
木葫芦像两个圆球串在一起,其径向表面管孔被切断,棕眼成针孔状,而轴向表面刻枝蔓,棕眼被浮雕切分成小块,无法组成完整的图案,观察麦穗纹或分布疏密变得困难。
在一对并蒂葫芦的表面上,可以看到并排的细密条纹,好像是棕眼的痕迹,与黄花梨特征出入较大。然而对于直径很粗的黄花梨大料来说,也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归根结底,以棕眼特征来判断黄花梨的方法难以凑效。
看过颜色、纹理、棕眼等方面之后,接下来轮到木葫芦的莹光表现。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对着光观察,木头表面并未出现明显的光带,更没有黄花梨炫目的绸缎光。
此外,葫芦表面上的放射状龟裂有些怪异。我们知道,黄花梨木性稳定、涨缩小,不易开裂,像这样大面积均匀出现绝不常见。
总的来说,仅凭外观上的种种表现,并不能确定这是黄花梨,但就此否定又过于武断,简而言之,其黄花梨属性有待进一步验证。这样的情形在明清木器收藏中并不罕见,尽管似是而非,它们还是拍出了不错的价钱。
一起来玩海南黄花梨收藏吧!长按关注“藏咖程”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