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读书
《论语•述而篇》|| 教育的根本:有教无类

《论语•述而篇》|| 教育的根本:有教无类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3-01-09 22:10 被阅读0次

7.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意:
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以同他们交谈,孔子却接见了互乡的一个童子,弟子们都觉得疑惑。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上进,不是肯定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别人修饰容仪而来要求上进,就应该赞成他的这种做法,而不要总是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孔子时代有个叫互乡的地方,这里的人很难打交道,但孔子该见这里的童子也是要见。他对人没有偏见没有分别,上门求教的一视同仁,一方面是孔子心怀仁念与人为善的处世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他的教学方针的体现,就如同道德经中所言,没有无用之物,没有无用之人,凡来学习的人皆可教之,有教无类,不同地方的人没有什么不同。

这也提醒我们平时不要带有色眼镜去看人,不要因为一个人去打倒一大片。而现实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对某一区域的人有偏见,有某些家庭出来的孩子有歧视,虽然众生平等不现实也不容易做到,但也不要因为这种偏见而蒙蔽了双眼。这个社会是发展中的,事物也是发展前进中的,如果大家都是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整个环境就是昂扬激愤的,对于问题也总是能多方面看待,看到解决的方法,看到背后的机会,看到内在的成长,看到各方面的差距。

所以孔子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不拘泥于别人的过往,着眼于当下,也不去考虑未来会如何,离开后回到原来的环境是不是受影响?

在当下,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当下的事情,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帮助他人成长进步,就是要发现他人好的、积极的、向善的一面,那么为什么要打击向学的积极性,打击人的自信心呢?当下,他想要学习,我能够教授,那么我就尽心去做就好了,不需要考虑太多。

现在家庭中的老人对于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手机网络,他们接受的慢,也经常会忘记怎么操作,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学不会或者经常忘就干脆忽略他们的这种需要,而只关注于物质的富裕与衣食的无忧,脱节于社会,被年轻人的生活隔离在外,对于暮年的他们实在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只要他们想学,不要对年老人有偏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吧。有教无类,其实也很简单,想做,随时也是可以做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 教育的根本:有教无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fp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