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家长课时,说到无条件接纳孩子,有家长表示很困惑,问: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会不会导致熊孩子大量出现呢?
我们先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看看不同父母的处理方式。
哭闹的孩子,图片来源网络假如有一天,亮亮的父母一起带他去逛街,在一个商场里,亮亮看中了一套最新的奥特曼,他很想要,可是爸爸妈妈不同意买。为了得到这样东西,亮亮开始哭,但是爸爸妈妈还是不同意,所以亮亮开始采用耍赖的方式,大声哭闹、撒泼打滚。现在是在商场里,众目睽睽之下,孩子这样的行为,大家会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觉得颜面尽失,迫切想要制止孩子的行为。
爸爸可能会气急败坏:“丢死人了,还不快给我起来!你这孩子真难管教!说了不能买就不能买!再哭闹就揍你!”孩子会怎么做呢?会停止哭闹吗?会不再要求买吗?显然是不会的,孩子只会哭得更凶。
妈妈可能会为了制止孩子哭闹,最终迫于无奈给孩子买下来了。然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孩子会发现这样哭闹的方法很凑效,下次再想要什么,还是会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要挟家长。而这是我们不希望发生的。
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时候我们来看看无条件接纳。
妈妈和孩子,图片来源网络无条件接纳是林文采博士在萨提亚亲子课堂里关于心理营养的部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做法是: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明白孩子想要某东西但被拒绝是很大的挫折,孩子需要的是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拍拍他、抱抱他,告诉他我们能明白他的感受,这叫“共情”。等孩子情绪稍微平复后再跟他沟通,告诉他这样哭闹、撒波打滚是不对的;妈妈爱你,但是不会因为你耍赖就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就算我有时候会做错事,但是妈妈依然爱我;孩子知道,妈妈是有界线的,不会满足我的无理要求……
无条件的接纳,除了接受和理解,我们接纳孩子的行为——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情绪,不会因为这个行为而否定、评判孩子,不会给孩子贴不好的标签,也没有批评、责备孩子;还包括接纳个体差异,不会因为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孩子不会画画、不会跳舞而觉得孩子不如别人。
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这种无条件的接纳很重要。让孩子知道,不论什么时候,爸爸妈妈都不会停止或减少一分对他的爱。当孩子感受到我们总是和他站在一起时,他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就会有生长的适应环境。
(父与子,图片来源网络)其实,孩子在这一方面,做得比我们好太多了,就算我们偶尔情绪失控,骂孩子、甚至打孩子,但是他们都不会计较,很快就会忘记。他们记住的,都是父母对他们的好。所以,我们要向孩子学习,学会接纳,无条件的接纳。
我是婷妈,美国认证正面管教讲师。希望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留言、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