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孩子行为不好的一面时,我们通常会伤心,难过,沮丧,生气,我们以为是孩子不听话,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才会导致我们生气,实际上孩子不听话只是导火索,真正让我们生气的,是我们内在的想法和价值观。
父母对孩子通常有四种负向的想法:严重不幸;应该,必须;无法不能;自责内疚。
当我们有这些负向情绪的时候。习惯性的用两种方法解决:压抑,发泄。压抑导致自残(身体和心理)发泄则将点的战斗变成面的战争。
父母不生气,有两个法宝:一个是生气的权利在于自己,你可以决定自己选择哪一种想法,是积极的想法还是消极的想法开看待孩子的行为,二是你也可以判断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那些严重不幸,应该必须,无法不能。自责内疚等是否正确。
我们生气往往不是因为孩子做了错事,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的负向想法,或者说我们对孩子有一个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够一下子做对,一下子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学会情绪管理,首先要了解情绪的规律,情绪的变化是一个过程,包括发生,发展和平复。
介绍这个灭火口诀:一离二吸三凉水
一离,觉察到自己开始生气的时候,先离开现场,最佳位置,卫生间,或者有镜子的地方。
二吸,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呼吸,越慢越好,五次一组,三~五组。只关注呼与吸。
三凉水,如果还是生气就用凉水洗脸。

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两三分钟,情绪曲线就会自然下降。冷静下来之后,想一想,生气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孩子做的不好,还是因为对孩子的有一个超出他能力的期望,或者是因为想要控制,而他拒绝?到底是要一个能够自主独立,自我思考,有独立想法的孩子,还是想要一个应声虫,没有任何想法的孩子?
在自己走完情绪曲线的同时,孩子的情绪曲线也差不多走完了。再进行有效的沟通则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人很难一下子把自己惯有的习惯处理模式更改过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觉察和尝试改正。可能第一周,你会有10次生气,10次发脾气。但当我们开始觉察和尝试改变的时候,下一周可能依然有10次生气,但发脾气减少了一次,这就是改变,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坚持在改变,总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