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会议设计能力
为何许多人都不喜欢开会?这是因为大部分会议都很“无聊”。为什么会无聊呢?一言以蔽之,是因为会议设计得不好。
会议为什么会冷场?
1、很多人缺乏“自己正在开会”这个意识。他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正在开会,而是认为大家只是单纯聚集在一起聊天。
2、没能明确区分议题与论点。一般情况下,每个会议都有自己的议题。可是,议题与论点是两个概念,有了议题不见得就确定了论点。
3、把“整体方案”和“本次方案”混为一谈。企业方案的规模往往很大,这种大方案不是一次会议就能全讲完的。
4、没能把握对方的逻辑,因而未能顺着对方的逻辑进行解说。要想获得对方的理解,演讲时应当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对方是否能够明白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
设计会议时需注意两个要素
设计会议时应当注意哪些要素呢?那就是会议的着陆点和着陆形式。
确定着陆点
要想让会议同时满足大家的需求,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整体方案必须符合逻辑,这是大前提。与此同时,把大方案划分为若干小方案,精心设计各个会议的达成目标也同样重要。选择着陆点时,我们应当在弄清楚会议“定位”的基础上开展“输入/输出管理”,这点相当重要。
了解会议的定位,我们就能明确会前应把什么内容通知给参会者,会后应产出怎样的成果,用电脑术语来讲,就是“输入”与“输出”。
提交提案时会经历的四场具有代表性会议
1.项目初始会议 项目初始会议是指启动某项目或开始与顾客交涉时召开的第一场会议,第一场会议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互相认识,就现状、目的等方面进行对话。
2.研讨会 研讨会是指就论点和假说展开讨论的会议。
3.中间报告 中间报告会进行到讨论假说的阶段,就需要我们做出决断。
4.最终报告 最终报告会进行到讨论启发的阶段,需要我们做出决断。
尽管上述四种会议都是会议,但是因为定位不同,各类会议的讨论内容及决定事项也会不同。
搞错定位会被要求打回重做
搞错会议定位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的方案非但无法继续推进,反而会被要求重做。好不容易讨论到决策阶段,突然对方指出:“没听说过那件事”“没打算这样做”,决策事项就此全盘覆灭。究其原因,是我们搞错了会议的定位。
“输入/输出管理”的诀窍
“输入/输出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能避免我们在会议中白白浪费时间。那么缺少“输入/输出管理”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有时,我们觉得会议未能提前准备好必要的信息,在缺乏应有信息的情况下,就算我们想要展开讨论,也会觉得无话可说。
1.输入——新鲜感
会议的输入必须保证“新鲜感”。一般而言,提交方案往往需要召开两三场会议。如果不能每场会议都输入新的东西,为参会者带来新的触动和发现,参会者很快就会会感到厌烦。
2.输入——前进感
除了“新鲜感”以外,“前进感”同样很重要。反复开会却无法让对方感受到工作在推进,这种情况必然令对方大失所望。
3.输出——不要急躁
第三点是不要急功近利,强行加快会议的进度。倘若讨论得不够透彻,即使强行推进方案实施的进度,也很有可能被要求重做。不要急躁,请按部就班地向对方提交方案。
决定着陆形式
所谓着陆形式,是指“把会议设计成怎样的风格(形式)”,也就是说,“为会议添加怎样的元素”。
应如何设计提案的风格呢?一言以蔽之,要迎合对方的风格。即使内容相同的方案,顺着对方的理解方式及思考模式设计出来的方案必然更加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
理解对方风格的三个诀窍
1、是“阅读者”还是“倾听者”
第一个诀窍是判断对方是“阅读者”还是“倾听者”。
有的人不怎么听对方的讲话,而是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阅读会议资料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这种人就是“阅读者”。有的人不怎么在会议上发言提问,喜欢把资料带回去仔细阅读,事后再告知对方自己的意见,这种人也是“阅读者”。
与此相反,“倾听者”则对分发下来的资料不怎么感兴趣,他们更喜欢一个劲地听对方讲话。
2、是“纵观全局派”还是“连锁把握派”
第二个诀窍是判断对方是“纵观全局派”还是“连锁把握派”,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确定对方到底更加重视横向逻辑,还是纵向逻辑。
纵观全局派其实就是重视横向逻辑派,他们喜欢质疑“仅仅如此吗?”他们看待事物时总是采取开阔的视野,因此不会轻易认可你的方案,而会在听取方案时指出:“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我觉得你看待问题不够全面。”
与之相反,连锁把握派其实就是重视纵向逻辑派,他们喜欢质疑“真是这样的吗?”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深入且固执,一条直线地朝着自己相信的结论去展开纵向逻辑。因此,假如你的提案不符合他们脑海中的逻辑,他们就会质疑其中的真伪。
3、是“自上而下派”还是“自下而上派”
第三个诀窍是判断对方是“自上而下派”还是“自下而上派”。
自上而下派普遍倾向于从结论开始思考,先听取对方的意见,也就是结论,然后听对方介绍其中的原因。
自下而上派则习惯于在听取结论之前大量接收信息,他们在了解了背景知识等方面的详细情况之后才要求对方告知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