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那天是个好天气,阳光温热,风清气爽。9点未到,市新图书馆报告厅早已坐满了人。“中国作家黄石文化论坛”2013年秋季号迎来了一位上海作家,他就是赵丽宏。
赵丽宏是文坛的一个“异数”。他醉心散文,拒绝小说。
他的十余篇散文选入全国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把持”着一份颇具影响的纯文学杂志——《上海文学》。
他读书如痴,曾有媒体称他为“永远的读书人”;对于读书,他是这样认为的:在黑夜里,书是烛火;在孤独中,书是朋友;在喧嚣中,书使人沉静;在困墉时,书给人激情。读书使平淡的生活波涛起伏,读书也使灰暗的人生荧光四溢。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赵丽宏回忆了许多生活中真实的故事:为了多买几本书不惜到旧书摊里去淘便宜书;为了省去七角八分的交通费去买书,不惜花三个小时步行在家与学校之间;在下乡支农的年代里,又是如何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坚持读书……
时至今日,赵丽宏对书的痴迷始终没有改变。赵丽宏说,“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还会思想,我决不会离开书籍,决不会舍弃这些可爱可敬的朋友。”
在这次论坛上,他讲得最多的就是他与读书的故事。他告诉黄石的广大听者:读书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事情。
一个暑假读了58本书
我开始接触到书,是因为我有一个早慧的姐姐。我3岁的时候,姐姐已经是一个初中生。她喜欢我这个弟弟,就教我识字。从3岁开始识字,到5岁的时候,我识了3000个汉字。
一个5岁的孩子,认识3000个字,就出现了什么情况呢?任何一本书放在我面前,只要我打开这本书,一行一行地往下读,我发现我可以读懂这本书,我觉得这件事情很奇妙。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我就开始读世界名著。当然,这种阅读是不加选择的、囫囵吞枣的、不求甚解的,不是一种好的阅读方式。胡适先生说过,读书应该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但是我觉得对一个孩子来说,我不可能做到四到,只做到了眼到和心到。我读书非常快,如果不做别的事情,我可以一天读一本书。
在考初中那一年,我因为调皮,在做游戏的时候摔了一跤,摔断了一条胳膊,上了石膏,整个暑假就不能出去玩了,只能做一件事情:读书。我花了一毛钱在我们街道的一个小图书馆买了一张阅览证。管书的是一个非常慈祥的阿姨。她说你如果愿意的话,每天都可以来借书。暑假结束的最后一天,我去还书,那个阿姨看着我的图书卡感到非常惊奇。她说你知道你读了多少本书吗?一个暑假60天,你读了58本书。这58本书我已经记不清是哪些书了,但是书中的故事,可以说潜移默化地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小时候这种大量的阅读,尽管不一定完全能理解,但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最划算的事情就是读书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对阅读的选择,其实就是对人生的选择。一个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他的人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人生最划算的事情就是读书。一个人即便活到100岁,也只是经历了漫长历史的一个瞬间。精力再丰富,走遍天下,也只能看到世界的一个小小角落。但是如果你读书的话,你就可以活无数次,你可以走到很多你永远不可能进入的人生状态中去。
一本好书,可能是一位作者用毕生的生命去寻找、追求、表达而成,尽管厚薄不一,但却铭记着作者毕生的智慧。作为一名读者,可能只需要花上几天的时间就可以了解一名智者一生的追求,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是人生在世最值得做的事。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可以自由阅读的时代,可以自由选择你们要想读的书。只要你知道书名,就一定能找到。你可以去书店里买,可以到图书馆借,再不行去网上搜索,总之都可以找得到。像我当年那样千方百计觅书,偷偷摸摸读书的情景,恐怕不会再发生。
多年前,我接待过英国女作家莱辛,她的一句话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使我共鸣。她说,在英国,有高学历的“野蛮人”越来越多。这些“野蛮人”,懂得最先进的科技知识,能操纵最复杂的机器,却缺乏情感,缺乏情趣,缺乏宽容博爱的精神。造成他们“野蛮”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读文学作品。这样的话出自一位文学家之口,也许有人会认为失之偏颇,但她确实是指出了一个现代社会普遍性的现象。
一本最珍贵的书
1968年,我高中毕业。下放到故乡崇明岛。
刚去农村时,我非常绝望和孤独。天天埋头干活,不说话,有时坐在海边发呆。我觉得跟那些农民没有共同语言。他们看上去木讷,甚至让我认为他们愚昧。但是我没想到,他们不仅充满了可贵的同情心,还是那样善解人意。
开始时,他们为了让我快乐一些,就帮我干活,一些重活尽量不安排我做。且经常送些食物给我。但他们发现,我还是不快乐。他们对我没有不管,他们后来发现了我很喜欢读书,就是一个破纸片上的字,我也会如获珍宝般久久捧读。于时,这些农民们开始默默地为我找书,将找到的书送给我。
对于农民来说,尤其是在那个年代,书是稀有之物,但他们为我送来了《儒林外史》《红楼梦》《卧虎藏龙》等等书籍。
最最珍贵的一本书,是一本旧黄历。 秋天的一个晚上,有人敲我的门。我打开一看,门外站着一位皮包骨头的农村老太太,他的眼睛深凹,站在黑夜里就如幽灵一般。 我认识这位老太太,我叫她辛妈妈,我到过她家,一间小草屋,家徒四壁,除了床、灶和一些坛坛罐罐,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她这么晚来找我,路上大概要走20分钟,而且她是一双三寸金莲的小脚。我问辛妈妈来干什么,她说来给我送一本书。她是不认字的,我想她是不可能有书的。但她真的从衣服里拿出一本书来递给我。我想请她进来坐坐,她也不坐就走了。我把她送到屋门口的河边,在月光下,看着她挪着一双小脚,慢慢地走远。回到房间,在油灯下一看,原来是一本1936年的旧黄历。这本书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价值,而我当时却对着这本书泪流不止。老太太走这么远的路,把一本没有用的书宝贝般地送给了我。
只要还活着就要读书
我读书不做读书笔记,这一点在我读中学时,曾经有一个非常喜欢我的语文老师向我指出,他觉得这样读书是不对的。他送给我一个非常精美的笔记本,要求我、提醒我做读书笔记,把书上那些美好的词语、对风景的描写、对人物的描绘、那些心理刻画或格言都记下来。
我听从了老师的话,却写了不到三页就停止了。我觉得这打断了我读书的节奏,而且在相同时间里能看的书就变少了。另外我还想到,这些文字抄下来后能派什么用场呢?是写得很好,但抄下来的是别人的话,对我来说没有用,我写文章还是要用自己想出的美好的话来写。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开始还面露不悦之色,但是听完我的陈述后他理解了,脸上微微一笑,说“你就按自己的方法读书吧。写作文也要用自己的话来写。”这两句很朴素的话我一直记在心头。
在后来的写作中,我就是按老师说的来做的,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作。
2013年9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