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北京的哥

作者: 木叶之言 | 来源:发表于2020-05-17 17:52 被阅读0次

    坐标,北京。

    结束两周集体在家办公,应公司规定,2月17日大家正式回公司办公,重新开始了通勤的日子。

    好在公司制定了周全的疫情防控措施。疫情期间,公司不建议大家乘坐公共交通通勤,而是鼓励大家开私家车或者乘坐出租车上下班,公司给予一定的补贴。虽然这样的措施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和车辆排放污染起到了负面作用,却也是疫情期间的无奈之举。本来上下班都是乘坐公交和地铁出行的我,两个月里乘坐的出租车次数远远超过了我过去十年打的次数。

    我曾经在政府的交通部门工作过,出于过往的职业敏感,每次出差或者出游乘坐出租车,都喜欢跟的哥聊一聊,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在现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得以借助上下班通勤的机会,观察疫情之下的北京的哥,和他们聊一聊家常。

    北京的哥是一群特殊又可爱的存在。北京的哥爱侃大山,全国闻名。他们自小生活在皇城根下,身在全国的政治中心,耳濡目染,都是民间“政治评论员”,社区生活,国家大事,世界局势,没有北京的哥不了解的。读书期间,我的一位教授就提到,他作为国际关系的教授,都不敢在北京的哥面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原因无二,因为侃不过的哥!

    01

    疫情期间,很多人和我一样,为了安全起见,乘坐出租车通勤。出租车成了维持这个城市交通运营的重要工具。

    我选择出租车出行,是基于我在交通部门工作的经验。出租车是城市公交系统的补充,有部分公益性质。整个出租车系统受到政府交通部门的监督和考核,相对于快车、顺风车和其他网络营运车辆来说,出租车营运的门槛更高、更严格,同也更安全。

    六十多天里,我乘坐了百来次出租车。每次乘车,我都仔细观察车内卫生情况。总体来说,车辆的卫生情况都比较好,司机的防护意识比较强,全程佩戴口罩。有接近一半的出租车还在前后排之间安装了塑料膜进行空间上的物理隔绝。有约20%司机表示,他们会在每次接送乘客之后都对车内进行消毒,我隔着口罩都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甚至有一位司机,要求我在上车后在鞋底喷洒消毒水。虽然这样的防卫过当有些夸张,但必须为这位的哥的防护意识点赞。

    的哥们每天在路上跑,接触的乘客形形色色,对对方的健康状态一无所知。疫情之下,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这份工作面对的风险比相对较高,在防护方面更要谨慎细致。

    我也努力配合做一名合格的乘客。每次乘车,我都会坐在司机斜后方的座位,全程带好口罩,并且打开一部分车窗,保证车内空气流通。乘车过程中,我不玩手机。下车支付,我都使用手机进行支付,保留好乘车小票。刚开始通勤的前一两个星期,我每天乘车都会带好一次性手套。下车到公司或回家后,第一时间用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消毒,并用酒精棉片对手机表面消毒,

    的哥的职业性质决定了这份职业面临的风险。他们也坦言,出来工作载客,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说“不担心”是假的。我所碰见的的哥们,几乎都经历过非典时期。有了非典的经历,他们对未来大多秉承乐观的态度。一位开朗的哥就说:“政府的隔离措施还是很有效的。只要做好了必要的防护,我就不害怕。我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

    在开始通勤的最初两个星期里,打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曾经等待了将近二十分钟才能叫到一辆出租车。的哥们透露,二月份出来跑车的司机不到30%,绝大多数还在家里歇着。对疫情的恐惧和担心,让他们不敢出车,乘客自然也叫不到车。但是司机们也不敢歇太长时间。休息就意味着没有收入。

    我所遇见的司机师傅大都处于五十多岁的年龄,多数来自北京市郊。据说,以前住在城内的的哥,因为拆迁等原因慢慢搬到三环以外或市郊;另外,也有市郊的农民不再种地,也没有别的生路,于是改行开出租。他们身上,有北京人的热心,也有北京人的贫。在拥堵的北京三环路上,听北京的哥讲故事,也是一种乐趣。有几位司机师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2

    第一周早上打车,碰到一位和蔼的司机大叔,上车就跟我拉家常。他从过年到北京复工歇了将近二十天。疫情期间,儿子、儿媳不放心,不让他出门跑车。虽说儿媳妇愿意给他钱以补贴家用,但是司机大叔不愿意:“每天一睁眼就欠着公司几百元的份子钱。不能总是靠着孩子们给钱,他们有房贷和车贷,也不容易。我出来拉活,多少也能减轻他们的负担。”

    宅家的时候,大叔是一位家庭煮男。出来拉活,大叔也藏着一些小心思:“我媳妇事多。我每天做饭,她总挑剔饭菜,要不就是嫌花样不够多,要不就是挑剔咸了淡了。一天三顿饭,顿顿不重样,还真是难!我也不想和她吵,任由她说去。家和万事兴嘛!在家待久了,出来跑跑车,也省得媳妇在耳边唠叨!”

    司机大叔言语中虽有对家庭生活的牢骚,但也何尝不是另一种幸福!家庭生活,每天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婚姻需要相互包容,相互支持,说起来简单,但要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妻子的“忍”,其实就是一种爱。

    03

    某天早上打车,碰到一位了不起的的哥。之所以说他了不起——第一、他的子女、女婿都在抗疫一线;第二、他靠自己开出租不仅培养出了两位大学生,还在北京城区置业三处!

    聊起疫情,这位师傅很自然地谈到自己的女儿:“我闺女就在北京一家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在北京疫情的第一线。疫情爆发以来,就没有回过家。”

    “我女婿是武警部队的团长,也在抗疫一线,负责天安门片区的安保工作。两口子都忙于工作,小外孙由爷爷奶奶带着。从过年到现在,我们都没见过他。为了大家的安全健康,我们也不去看他了,只能通过视频见一见。”

    “现在我就操心我儿子。都快三十的人了,还没成家。他是警察,成天忙着工作,也不找对象。空了就喜欢在家弹吉他。最近因为疫情,工作忙,也不着家。”

    说到儿女,他言语间满满的自豪感和对儿女的关爱。让我不由心生羡慕。

    这位的哥来自北京郊县。二十多年来靠开车养家,培养出了两名大学生。不仅如此,他还很有投资眼光。他省吃俭用,2009年在望京买下一套三居室。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陆续在北京双桥和大兴区又购置了两套房产,准备留给儿女。儿女工作后,也都有了各自单位分配的房产。

    因为前期的积累,他现在已经没有了经济上的压力。在别的出租车司机还要跑车到深夜的时候,他每天四点左右收车下班,晚饭后出门散步,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他很知足。可是谁又知道,他年轻的时候有多拼多努力,才能收获今天的幸福呢?

    04

    防控措施逐渐展现成效,疫情从得到控制到逐步缓解,防疫形势展现积极向好的态势,复工复产的企业和单位越来越多。这一点,从北京的交通中就可以看出,因为道路一天比一天拥堵。

    某天下班,在熟悉的拥堵中,出租车随着车流走走停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司机师傅和我都有些百无聊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路过国贸,看着高耸的大厦,身处大城市中的孤独感涌上心头。我对司机师傅说:“师傅,我有时候真的挺羡慕你。你作为北京人,没有户口和房子的烦恼,没有我们这些北漂的压力。”

    没想到,师傅却说:“比起北漂,我们确实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但是也有很多老北京,不工作,拿着国家发的钱混日子。反倒是外地来北京打拼的人,不怕苦不怕累,靠着自己闯出一片天,过得比很多北京本地人好。”

    的哥师傅给我讲述了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

    儿子有一位关系非常好的同学,从幼儿园起就相识。因为孩子的关系,两位父亲也会时不时聚在一起,成为了朋友。那位朋友是温州人,很多年前来到北京。刚到北京的时候,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也没有人可以投靠,妥妥的北漂。朋友先是在一家理发店做学徒,学了几年后,就出来自己开店。因为手艺好,加上经营有方,挣了些钱。但是行业竞争激烈,他就寻思着想做其他生意。在某本土运动品牌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他果断拿下了该品牌的代理权,开了门店,从第一家开始做,到最后拥有了十几家门店。在网购开始兴起的时候,他又及时出手卖掉了门店,转行餐饮,现在开了两家大的餐饮店。的哥师傅眼看着这位朋友几年里换了好几辆车。从国产车,到大众捷达,然后是大众迈腾,后来换了宝马,现在开着保时捷。

    朋友不仅会做生意,也会做人。一起出去吃饭,总是朋友抢着买单。明明说好了自己请客,最后还是朋友抢了账单。的哥师傅还生他的气,但是朋友说:“你天天在外面跑车很辛苦,挣钱不容易。我做生意的,来钱快,比你轻松。你就不要跟我抢了。”

    的哥跟我说:“你看人家,虽然是北漂,但是照样在北京过得很好,比很多本地人都过得好,靠的就是能吃苦耐劳,头脑灵活,会为人处世。所以说,你也不用羡慕我们这些北京人。日子过得好不好,还得靠自己。

    就这么聊了一路,时间悄悄地溜走了。下车的时候,师傅说:“跟你聊天挺开心的。堵在路上,也不觉得时间很漫长了。谢谢你!”我也谢谢了这位的哥,谢谢他送我回家,还送了我一个好故事。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曾经在灾难电影里才能出现的场景活生生地摆在每个人面前,真实而又魔幻。每天上下班和的哥师傅的闲聊,都是真实的家长里短。因为有像的哥一样的普通人在坚守岗位,我们的生活才能继续。幸得我们有英勇无畏的抗疫战士,有开朗乐观的人民,有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一起度过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每天下班,乘坐出租在穿行的车流中走走停停,看着越来越拥堵的交通,数着路边越来越多开张的店铺,那个我熟悉的忙碌而嘈杂的北京,也正在回家的路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疫情下的北京的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ms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