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消暑度夏

作者: 木舟半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20:44 被阅读0次

炎炎夏日,我们坐在空调房里,吹着冷风吃着冰糕,玩着游戏看着电视犹嫌不自在。然而忽然有个瞬间想到了古代人,好奇心来了,他们可是怎么消暑度夏的呢?

问题一:没有空调电扇,住哪?

1. “窟室”,也就是地下室。

地下冰室

先秦时期,古人已凿建地下室,以供藏酒纳凉娱乐之用。《左传》、《史记》皆有记载。(可参见注1)古人的夜生活不可小嘘,那窟室好比一酒吧,宾客济济欢饮达旦。高级的窟室是藏有冰块的,想象一下古人在阴凉的窟室内,躺在冰上盖着被子,好生惬意,跟我们今天吹着空调盖被子又有何不同呢?

热爱武侠的你必然记得《神雕侠侣》里小龙女住活死人墓,睡寒玉床;《天龙八部》里虚竹与梦姑在冰窖赤诚相见,完成不可描述事。

2.凉殿与自雨亭

唐朝时出现了含凉殿和自雨亭,均为依靠水动力设计的整体避暑建筑体系。据考证,这套制冷技术源自于古罗马。上一张效果图和一张模型结构图,感受下。

效果图
结构图

含凉殿邻水而建,建筑内外都装置了许多水车,流水激起扇叶转动,水汽和冷风就被送入殿内;同时宫殿的房檐四周都安装了水管,通过水循环系统引水而上,再从殿顶留下带走热量,如同自动降雨,制冷效果非凡。(可参见注2)

然而不管是皇家宫苑的含凉殿还是达官贵族家的自雨亭,这些在当时都是普通百姓绝对享受不到的。

3.深井凉屋

到了明代,“凉屋”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百姓在室内开凿深井,井上面用石盖盖好,盖子上凿有圆孔。由于地底相对恒温,冬暖夏凉,因而到了夏天便会有冷气从井下冒出。若是富贵人家,在一堂之内可开七井!(可参见注3)

室内井

问题二:日常可有什么降温的物件?

1.扇

中国扇文化源远流长,扇工艺精美绝伦,有关扇子的典故更是数不胜数。周公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班婕妤“裁作合欢扇”却“弃捐箧笥中”;俏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富贵人家的扇子尽可以镶金缀玉,然而寻常百姓手里的一把大蒲扇亦足以度夏!

据史载,人工风扇在汉朝就已经出现了,叫七轮扇。(可参见注4)北宋时期的《武经总要》绘有一张风扇车的图片,并附有文字说明。见下图。

风扇车

2.瓷枕

古人枕头以硬枕为主,如木枕、竹枕、玉枕、铜枕、瓷枕等。瓷枕自隋唐以后广为流行。瓷枕形态各异,枕面上釉,夏季枕于脑下自然格外凉爽。“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久夏天难暮,纱厨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此皆为瓷枕上所刻诗句,可见瓷枕为夏季必备生活用品。据说,一次乾隆帝得获一件喜爱的瓷枕后,诗兴大发:“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瓷枕实物及图片较多,此处上一张孩儿枕图片。

孩儿枕

3.竹夫人

竹夫人又名竹姬、青奴。就是下图此物。

竹夫人

《红楼梦》中有一则薛宝钗出的灯谜:“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谜底便是古代江南百姓常用的消夏用品——竹夫人。竹子编成,形似长笼,卧眠时抱于怀中,故名竹夫人。竹质清凉,又中空透风,使得竹夫人成为夏日颇受青睐的物件。据说这竹夫人的称号还是来源于苏东坡(可参见注5)。

除此之外,竹帘、竹席等用具也都给寻常百姓带去了许多清凉,并且沿用至今。

问题三:古人夏天穿什么?

说到衣着,也是我们颇替古人操心的一件事。衣不露体,内衣外衣一层层,长筒袜再加靴子,包的像个粽子——这基本就是我们对古人的印象了。然而古人自有他们的智慧。我们如今推崇的服装面料——丝、麻,可是古人主要的衣物原料。

我们来看几件古人的夏衣神器。

竹衣

这款是竹衣,细竹节编制而成,贴身穿作“隔汗衫”,有带袖子的款式,还有这种背心式。

裤子

造型是不是很奇特,这就是古人的裤子了。只有两根裤管,没有裆部,相当透风。所以在正式场合,古人坐姿多呈跪坐式;盘腿而坐容易走光,被认为是无礼之举。

此外,古人也并非捂得严严实实。谢家来王家择婿时,王羲之正仰卧东床,袒胸露腹。竹林七贤砖画像上,众人宽衣博带松散自如。《仕女簪花图》等画作上的美人轻薄罗衣,酥胸半露,那盛唐之际的开放世风足以令我们咂舌。 

《簪花仕女图》局部

此处再上一张《北齐校书图》,图中的男人们居然也能身着透明纱衣,校书办公!

《北齐校书图》局部

至于鞋子,古人有草鞋、麻鞋、竹鞋、木屐等各式鞋子,凉爽度绝对不输我们今日的鞋子。上一张湖北荆州博物馆的馆藏鞋子,一双造型十足的汉代麻鞋,由此可见一斑。

麻鞋

问题四:夏季有解暑的饮食否?

这里要再介绍一件神器——冰鉴,也就是古代的冰箱,盛冰保鲜的工具。将盛满食物或饮品的容器放进冰鉴,四周放冰,盖上盖子,不多久冷食即可做成。

冰鉴

《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由此可见,周代已有冰鉴。早期的冰鉴是青铜器物,明清时期多使用木制品。上图即为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

那么问题来了,夏天的冰从何而来?《诗经》有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等到冬季,河面湖面结了厚厚的冰层,凿冰藏于冰窖,供夏天使用。周代已设专职掌管藏冰之事,称“凌人”。(可参见注6)下即古人采冰图。

古人采冰

冰采来了,要放入“凌阴”,也就是冰窖。下图分别为战国韩都新郑凌阴及明清皇家冰窖。

战国新郑凌阴遗址 清朝皇家雪池冰窖

然而冰在古代毕竟是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一般百姓利用他们的常识和智慧,取井水降温。夏季井水冰凉,在井里沉下一瓮或是木桶,里面放上果蔬,一样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浮瓜沉李"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有了冰和冰鉴,想要做冰食冷饮就容易的多了。

说到吃,真是要两眼放光了,因为我们的祖先也都是妥妥的吃货啊!

《楚辞·招魂》有言:“挫糟冻饮,酎清凉些。”也就是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有冰冻米酒喝了。《芈月传》里,那冰镇糯米酒可是楚威后钦点的饮料! 

《芈月传》剧照

及至唐朝,出现了高级冰食——酥山,可以说是冰淇淋的前身了。据专家考证,在唐章怀太子墓壁画上,侍女手中金盘所托之物即酥山。酥山的最底层是冰,上面覆盖着奶油、酥油,再插上花朵、彩树等装饰品点缀。“酥”即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的酥油、奶油、黄油之物,“山”则表示形状。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既然“冰激凌”都出现了,那冰水自然不在话下。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中云:“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令人遐想啊。

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还出现了冰商。《唐摭言》记载了一则小故事,一商人在集市卖冰,以为奇货可居就抬升冰价,客人怒而离去,结果冰没卖成不说,还全化成了一滩水。(可参见注7)

宋朝物质生活水平很高,冰食品种丰富多样。我们且来看下名字,发挥下想象力吧:砂糖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汤、生淹水木瓜、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绿豆水、酸梅汤、凉水荔枝膏……品类繁多,不再一一细表,大抵就是今日果饮、冰酒、刨冰等的前身了。遥想千年,在北宋的汴梁夜市,在南宋的临安街头,行人如织,坐饮畅谈,不觉有夏。

《清明上河图》局部

以上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图中两处招牌上分别写着“饮子”和“香饮子”,那就是宋朝的冷饮铺了。宋人对冰食的热爱,可以从杨万里的诗词中一览得见。(可参见注8)

据说,元代制出的“冰激凌”已基本与今日无异。元人将冰、奶酥、果酱等融合一起制成,且制法保密,宫廷之外禁止自制。有人认为,13世纪马可波罗来华,将制作工艺带回欧洲,才产生了现代的冰激凌。不过真实度就难以查考了。

清朝的宫廷中,又出现了新花样——冰碗,后流传民间。它是用冰屑、瓜果块、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怀山药、枣泥等原料制成的,美貌又可口。与我们今日的刨冰颇为相似。

小说《红楼梦》中有许多消暑饮品,如玫瑰露、木樨露、玫瑰卤子汤等,名字甚美。

夏季绿豆汤的作用绝不可小觑。相传蒲松龄在写聊斋时,苦无素材,于是在路边摆席,免费为路人提供绿豆汤解暑解乏,回报是为他讲一则故事。瞧,《聊斋志异》就是这么靠绿豆汤换来的!

同治年间,洋汽水传入国内,那时候叫“荷兰水”。

问题五:古人夏季的娱乐休闲

首先自然是“景区”避暑了。皇室贵族有行宫有避暑山庄。仕人文人雅好山林。“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如此旷达不羁的,不是我们的谪仙人李白还能是哪个!

如果懒得外出,则可待在自家室内或是亭台水榭,约上三两好友垂钓、下棋、论诗、抚琴、品茶……哪怕一人看书发呆也是极好的。

凉亭赏荷

杨万里有一首写初夏闲居的诗:“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适慵懒,令读者也不觉酸了牙齿,困了情思。

或者就算什么都不做,来个“葛优瘫”也是完全没问题的,而且貌似古人还挺偏爱这个姿势。 

宋  佚名《槐荫消夏图》局部 元  刘贯道《消夏图》局部

无论王公贵族,抑或黎民百姓,虽然各有各的消暑法子,毕竟暑热难耐,无可消除。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都曾写过苦热诗。(可参见注9)俗话说“好汉不挣六月钱”,连老百姓都要减少外出了。那么,古人大部分在家的时间怕是要“静心为上”了。

引一首白居易的《消暑》作结。“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注1:《左传·襄公三十年》:“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夏,楚子庚卒,楚子使薳子冯为令尹。访于申叔豫,叔豫曰:‘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遂以疾辞。方署,阙地,下冰而床焉。重茧衣裘,鲜食而寝。楚子使医视之,复曰:‘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乃使子南为令尹。”《史记·刺客列传》:“光(吴公子光)伏甲士於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注2:《唐语林·豪爽》:“玄宗起凉殿,拾遗陈知节上疏极谏,上令力士召对。时暑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知节至,赐坐石榻。阴溜沉吟,仰不见日。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

注3:明朝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有此描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注4:《西京杂记》卷一:“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丈,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注5:苏东坡《次韵柳子玉二首》诗云:“问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又《送竹几与裴秀才》云:“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自注云:“世以竹几为竹夫人也。”

注6:《周礼·天官·凌人》:“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郑玄注:“掌冰政,主藏冰之政也。”

注7: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昔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客有苦热者,将买之。 蒯人自以得时,欲邀客以数倍之利。客於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

注8:杨万里《荔枝歌》中:“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又《咏酥》云:"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注9:以白居易的《苦热》诗写得感触尤深:“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始惭当此日,得作自由身。”

相关文章

  • 古人如何消暑度夏

    炎炎夏日,我们坐在空调房里,吹着冷风吃着冰糕,玩着游戏看着电视犹嫌不自在。然而忽然有个瞬间想到了古代人,好奇心来了...

  • 古人是如何消暑的

    幼时的夏天似乎没有现在这么热,孩子们总是会想出各种办法在炎热的夏季寻找到一丝清凉。磨着大人们要零花钱,之后...

  • 古人在夏天如何消暑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已经懂得在夏天利用冰来消暑了。他们会把冬天的冰保存下来留在夏天用,或自己来制冰来消暑。 ...

  • 团扇2

    夏至已过 初伏将至 没有空调、风扇的古人 怎么度夏呢? 扇子 可能是最能体现古人度夏之精巧、有情趣的物品了 正所谓...

  • 从甄嬛传看古人如何度夏

    储 冰 在甄嬛传多个情节中都出现过冰块消暑,用很大的储冰容器盛放大块的冰块放在殿内,使殿内清凉舒心。 在甄嬛怀孕被...

  • 47/365撰写自己的一日一花(中药插花)

    花插腻了,发现车钱子的种子抽出的胎长得挺有特色,再摘枝藿香,剪片月季叶子,插一瓶青绿,度夏消暑。

  • 没空调、没冷饮、没WiFi,古人们如何度夏?

    夏天可真是热skr人了呢 俗话说得好 夏日肥宅有三宝 空调 冰棍 无线网 而这其中 冰棍更是陪伴了无数代人 度过炎...

  • 如何轻松度夏

    1、夏季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有“夏季吃姜”之说。 夏季吃姜的好处是健胃...

  • 天气太热,怎么消暑,读一首消暑诗,伴您清凉度夏

    “叮咚!”手机传来响声,我打开一看是一条黄色高温温馨提醒信息。 这几天,龙舟雨水停了,天终于晴了。天也越来越热了,...

  • 酒匣子:外国爱喝啤酒的高管,德国总理默克尔堪称最佳代言人!

    炎炎夏日,约上朋友几杯冰爽啤酒下肚,成为消暑度夏的生活方式。其实各国政要也十分喜爱喝酒,其中德国总理默克尔甚至被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如何消暑度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nmiftx.html